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竞赛

严禁以培训名义进行公款宴请、公款旅游活动。()

题目

严禁以培训名义进行公款宴请、公款旅游活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党员领导干部要遵守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

A不准以领导个人名义存储公款,但可以财务人员名义存储公款

B 不准以领导个人名义存储公款,但采购人员除外

C 不准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


答案:C

第2题:

用公款旅游或者以考察、学习、______等名义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要追究违纪责任。

A.培训

B.研讨

C.招商

D.参展


正确答案:ABCD

第3题:

下列哪些行为是违纪的,要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党纪处分。()

A、用公款旅游的

B、借公务差旅之机用公款旅游的

C、以考察、学习、培训、研讨等名义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

D、以招商、参展等名义变相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


答案:ABCD

第4题:

严禁以培训名义进行公款宴请、公款旅游活动(判断题)。



第5题: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

A.以个人名义将公款借给某国有企业使用

B.以个人名义将公款借给某私营企业使用

C.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借给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D.以单位名义将公款借给其他自然人使用,未谋取个人利益的


正确答案:ABCD
【考点】挪用公款罪的构成
【解析】根据《刑法》第384条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挪用公款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公款而故意挪用.目的在于非法取得对公款的使用权,并不以是否谋取个人利益为认定要件。故D项正确。又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1)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2)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3)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据此,可知ABC三项当选。综上,本题选ABCD。

第6题:

有下列哪些行为,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A、用公款旅游、借公务差旅之机旅游

B、以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等名义变相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

C、违反有关规定滥发津贴、补贴、奖金

D、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请、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


参考答案:ABCD

第7题:

有下列哪些行为,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A.用公款旅游、借公务差旅之机旅游或者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

B.以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等名义变相用公款出国(境)旅游

C.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请、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

D.用公款购买赠送、发放礼品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挥霍浪费公共财产,用公款旅游或者以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等名义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情节较轻的,给予何种党纪处分?


答: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第9题:

   下列属于挪用公款的行为有哪些?(  )

   A、用公款结算公务支出

   B、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

   C、以个人名义将公款借给他人

   D、以个人名义将公款借给其他单位


BCD

第10题:

下列情形中,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有( )。

A.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

B.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C.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D.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正确答案:AB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4条第1款“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含义问题,作出了解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一)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
(二)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三)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