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知识竞赛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题目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一是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季风不仅影响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而且还控制着降水的()变化。


参考答案:气候复杂多样;空间

第2题:

简述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一)季风气候明显: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季风气候极为明显的国家;中国气候的季风性不仅表现在风系的转换上,还表现在温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变化上。
1、季风性在风上的反映:冬季中国受蒙古冷高压的控制,盛行风以偏北为主。
2、季风性在温度上的反映:由于盛行风对热量的交换作用,使我国寒暑的更替与季风的性质密切相关。
3、季风在降水上的反映:由于盛行风对水分的输送作用,使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都具有相应的特点。
(二)大陆性气候强:由于我国处于世界最大陆地——欧亚大陆的东南部,气候受大陆的影响远比受海洋的影响大;因此气候的大陆性超过了海洋性,特别是在广大的内陆地区。我国气候的大陆性主要表现在温度和降水方面。
(三)多种气候类型:我国幅员辽阔,自北向南气候跨越冷温带、暖温带、副热带、热带和赤道气候带。

第3题:

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为()。

A.复杂多样,西部海洋性气候显著

B.广阔的大陆导致了单一分布的大陆性气候

C.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D.东亚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参考答案:C

第4题:

我国气候类型中,以()气候最为显著。

  • A、大陆气候
  • B、高原气候
  • C、山地气候
  • D、季风气候

正确答案:D

第5题:

欧洲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气候,海洋性显著、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典型是其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阅读关于“中国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注(2001版)》中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中国气候”有关内容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依据。(16分)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熟悉题本内容,其次研读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第7题: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包括()。

  • A、海洋法季风气候
  • B、大陆性季风气候
  • C、气候类型比较简单
  • D、气候类型比较复杂
  • E、大陆性气候
  • F、海洋性气候

正确答案:B,D

第8题:

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一)季风气候明显: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季风气候极为明显的国家;中国气候的季风性不仅表现在风系的转换上,还表现在温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变化上。1.季风性在风上的反映:冬季中国受蒙古冷高压的控制,盛行风以偏北为主。2.季风性在温度上的反映:由于盛行风对热量的交换作用,使我国寒暑的更替与季风的性质密切相关。3.季风在降水上的反映:由于盛行风对水分的输送作用,使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都具有相应的特点。(二)大陆性气候强:由于我国处于世界最大陆地——欧亚大陆的东南部,气候受大陆的影响远比受海洋的影响大;因此气候的大陆性超过了海洋性,特别是在广大的内陆地区。我国气候的大陆性主要表现在温度和降水方面。(三)多种气候类型:我国幅员辽阔,自北向南气候跨越冷温带、暖温带、副热带、热带和赤道气候带。

第9题: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温带和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亚洲的水系分布有哪些主要特征?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地形结构独特,气候复杂,使亚洲水系发育和分布也具有显著的特征。
第一,水系结构呈辐射状。亚洲的地形结构是中部高四周低,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耸立于中南部,亚洲的大部分山脉都从这里分散出去。因而亚洲水系分布受地貌结构的制约,也呈不匀称的辐射状;并以荒漠为中心,由帕米尔高原、阿尔金山脉、蒙古高原东缘、阿尔泰山山脉、哈萨克丘陵、土尔盖高原以及伊朗高原南缘的山脉,围成广大的内陆水系。内陆流域外围是外流水系,由朱格朱尔山、外兴安岭、雅布罗诺夫山脉、萨彦岭、哈萨克丘陵等围成的向北冰洋倾斜的北冰洋流域;大兴安岭、横断山脉以东,为太平洋流域;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托罗斯山脉以南,属印度洋流域。另外,还有少数短小河流分别注入黑海和地中海。
第二,长河数量多。亚洲区域辽阔,许多河源远离海洋,形成长河。流程在4,000公里以上的河流共七条,鄂毕河(5,570公里)、叶尼塞河(5,940公里)、勒拿河(4,270公里)是北冰洋流域的最长河流;黑龙江(4,350公里)、黄河(5,464公里)、长江(6,300公里)、湄公河(4,500公里)是太平洋流域的大河。就是中亚的内陆河锡尔河(2,991公里)也比欧洲的多瑙河(2,860公里)长一些。
第三,内陆流域广大。亚洲内陆流域面积约为1,770万平方公里,占全洲总面积的40%,这个比率在世界各大洲中仅次于澳大利亚。所以形成广阔的内陆流域,主要是受地形和气候影响的结果,同时,与第四纪地质史也有密切关系。内陆水系多分布在中亚、西亚闭塞的山间高原、盆地与低地,这些地区多是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的干燥荒漠和半荒漠地带。亚洲地域辽阔,干旱的内地距海遥远,也是内陆流域面积广大的原因之一。第四纪大冰期后,鄂毕河、叶尼塞河改道北流,过去向南流的旧河道逐渐干枯,成为遗迹,促使中亚地区向干燥的内陆荒漠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