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知识竞赛

中共出现“文革”失误,在认识上的根源是()。A、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估计和分析B、建国后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C、毛泽东个人专断的领导作风

题目

中共出现“文革”失误,在认识上的根源是()。

  • A、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估计和分析
  • B、建国后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 C、毛泽东个人专断的领导作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新时期,老作家巴金的《()》,在对“文革”进行控诉的同时,对其根源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等为代表的“复出的诗人”,以“归来”为主题,在自己身上重新“发现”了历史,找回了自我,作品充满了思辩的色彩。


正确答案:随想录;艾青;公刘

第2题:

1967年初,在张春桥、姚文元等策划下,上海出现所谓的()。“文革”进入“全面夺权”阶段。


正确答案:“一月革命”

第3题:

"文革"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是( )

A.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答案:B
解析:
暂无解析

第4题: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文革”中,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
  • B、“文革”期间,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
  • C、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共中央果断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深得民心
  • D、“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粉粹江青反革命集团

正确答案:C

第5题:

银行工作在文革中混乱的根源是()

  • A、货币发行过多
  • B、制度被破坏
  • C、机构被撤消
  • D、否定银行的作用

正确答案:D

第6题:

“文革”时期,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共有约()城镇知识青年去了农村。

  • A、1000万
  • B、1300万
  • C、1600万

正确答案:C

第7题:

银行工作在文革出现第一次转机是在()

  • A、1971年
  • B、1972年
  • C、1973年
  • D、1974年

正确答案:B

第8题:

关怀老师对经济法的研究是在()。

  • A、建国以前
  • B、建国以后
  • C、文革以前
  • D、文革以后

正确答案:D

第9题:

文革后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出现于()


正确答案:《天津日报》

第10题:

在怎样的情况下会出现米德冲突?其根源是什么?


正确答案:当固定汇率的开放经济处于对内失业与对外逆差并存,或是对内通胀与对外顺差并存的状态时,单一的支出调整政策无法促使内外均衡目标同时实现。比如,在通胀与顺差并存时,若考虑以支出增加政策平衡国际收支,就会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程度;若以支出减少政策稳定国内物价水平,则会进一步扩大国际收支的顺差规模。在失业与逆差并存时,政策当局也必然陷入同样的两难境地。这种情况被称为米德冲突。
究其根源,是因为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不便进行直接贸易管制,支出转移政策转变成为特定的固定汇率政策。这表明,要实现内部和外部经济的均衡,只能依靠支出调整政策这一种工具,政策工具数目少于经济政策目标数量。而在上述情况下,内外均衡目标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冲突:政府在调节市场总需求以期实现内(外)部均衡目标时,可能干扰或破坏外(内)部经济状况,使其距离均衡目标越来越远。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