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是我国哪部法律规定的()。A、《宪法》第41条B、《宪法》第42条C、《宪法》第43条D、《宪法》第44条

题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是我国哪部法律规定的()。

  • A、《宪法》第41条
  • B、《宪法》第42条
  • C、《宪法》第43条
  • D、《宪法》第44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我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的第1条,即《宪法》第33条中增加了一款,作为第三款,其内容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国家尊重 保障人权

第2题: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2012年)

A.生命权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B.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权和申诉权
C.《宪法》第43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休息的权利
D.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答案:A,C
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生命权属于不言自明的基本权,但我国宪法并没有明确规定,故A项错误,应选。《宪法》第41条第1款是关于监督权的规定,该监督权包括批评和建议的权利以及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故B项正确。《宪法》第43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故休息权的主体是劳动者,而非所有公民,C项错误。《宪法》第46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故D项正确。

第3题:

我国现行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第___________部宪法,颁布于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四  1982年

第4题:

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33条第3 款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分析上述两条款的含义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
解析:
[详解]
本题要求分析两条款的含义及二者联系,所以,本题涉及两个问题。第一,两个条款本身的含义;第二,两条款之间的关系。在分析二者关系时,可以借助二者在宪法中规定的不同位置进行分析;在分析二者区别时,这就是一个暗含的提示因素。此处的 权力包含了支配力量及享有合法权益的总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坚持 “人民主权”基本原则的体现,即国家权力源自人民的授权,表达了国家权力的合理渊源,体现了其正当性。
二者的联系体现在:首先,国家管理权源自人民的授予,人民应在授权同时接受国家法律安排的基本要求,以维护社会基本秩序。其次,公民个人在授予国家管理权的同时并未让渡全体人民应有的根本权力。
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为根本原则,后者体现了一种强调秩序的可操作规范;前者是组织起来的人民的最初目的的宣告,后者则是个体公民在组织成国家的共同体中活动的规范。

第5题:

阅读并比较下列宪法条文,说明自现行宪法颁布以来个体、私营经济的宪法地位 的变化。
1982年《宪法》第11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88年《宪法修正案》第I条:《宪法》第11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9年《宪法修正案》第16条:《宪法》第11条……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1条:《宪法》第11条第2款……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答案:
解析:
【详解】
(1) 1982年宪法确认了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但未确认私营经济的地位。
(2) 1988年宪法修正案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但个体、私营经济仍然从属于公有制经济,是后者的补充。
(3) 1999年宪法修正案把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一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与公有制经济同等的宪法地位,享有与公有制经济同等的权利,其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的同等保护,可以与公有制经济一样 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
(4) 2004年宪法修正案则更进一步地把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保护扩大到整个非公有制经济,并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其发展,强调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督和管理要“依法”进行。

第6题:

: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项规定体现了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 )性

A.矛盾

B.对立

C.一致

D.排斥


正确答案:C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凡年满l6周岁的公民应完全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正确答案为C。

第7题: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A、生命权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B、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权和申诉权
C、《宪法》第43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休息的权利
D、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答案:A,C
解析:
【考点】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详解】选项A不正确。生命权是我国宪法要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但不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基本权利,其归属于人身自由权范畴。选项B正确,符合宪法第41条的规定。选项C不正确。《宪法》第43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选项D正确,符合宪法第46条的规定。休息权是多次考到的一个考点,只有劳动者才有休息的权利。

第8题:

下列属于权义复合性规范的是( )。

A.《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B.《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C.《宪法》第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D.《宪法》第49条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正确答案:AB

第9题:

请运用宪法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下列条款的含义及其意义。
《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宪法》第33条第4款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答案:
解析:
【详解】
(1)《宪法》第33条第2款确立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其含义是:①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教育程度、家庭出身、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②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决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③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惩罚。
(2)《宪法》第33条第4款强调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在我国,公民享有权利,就必须履行义务。公民履行义务才能享有权利。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或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现象存在。
(3)这两款规定是对公民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总要求。只有坚持了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重要原则,公民其他权利的实现才能有切实的保障。而只有符合了权利义务一致性的基本要求,每个人的权利才能有实现的现实基础。否则,不仅自己的合理预期追求难以实现,而且基本的人权也会成为空中楼阁。

第10题:

根据我国宪法第43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休息的权利。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