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知识竞赛

太阳风被地球磁场俘获,在地球上空形成一个带电粒子带,称为()A、地球辐射带B、地球磁层C、地球电离层D、地球对流层

题目

太阳风被地球磁场俘获,在地球上空形成一个带电粒子带,称为()

  • A、地球辐射带
  • B、地球磁层
  • C、地球电离层
  • D、地球对流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磁场原本是条形式的

B.磁层中有固定的区域,其形状是扁而不对称的

C.没有太阳风的影响,地球磁场是不会变化的

D.地球磁层的形成需要具备强大的太阳风和地球磁场两个因素


正确答案:D
应该说A、B项都只说到了其中的一部分意思,而C项把充分条件说成了必要条件。对划线句子的理解,关键是看其在文中起何作用,这就是说要比照该句和前后其他各句的关系。这样一看,划线部分的句子是对上面的句子“强劲的太阳风吹向地球的时候,最明显的是引起地球磁场的变化”的进一步诠释,前后之间是顺承关系,即“太阳风引起地球磁场变化的”具体结果就是—“强大的太阳风能够破坏原来条形磁铁式的磁场,将它压得扁而不对称,形成一个固定的区域…磁层”,可见,这个句子透露出的信息就是:“太阳风”破坏“磁场”,形成“磁层”。引号引住的三个概念缺一不可。这样一比较,正确答案则只能是D。

第2题:

阅读短文。完成20一22题。

太阳风是l958年人造卫星测得,并为美国科学家帕克等人首先发现的。1962年,“水手2号”飞船获得的资料进一步证实了“太阳风”的存在。1964年,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发表了一篇杰作《太阳帆船》,公开提出利用太阳光子流形成的太阳风扬帆碧空,实现星际航行。这个设想很有“刺激性”,很鼓舞人。1994年11月2日美国航天航空局为此专门发射了一艘无人驾驶的宇宙飞船,耗费2亿美元,用来对太阳风进行为期3年以上的观测研究。

那么, 什么是太阳风呢?所谓太阳风, 指的是 。太阳是由太阳核、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共同组成的。日冕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由稀薄的等离子体组成,粒子密度为每立方厘米l000万至l0000万个,温度约为15000摄氏度。由于太阳温度极高,引起日冕连续不断地向外膨胀,驱使这些由低能电子和质子组成的等离子体不停地向行星际空间运动。这些带电粒子运动的速度达到每秒350公里以上,最高每秒达l000公里。尽管太阳的引力比地球的引力要大28倍,但这样高速的粒子流仍有一部分要冲脱太阳的引力,像阵阵狂风那样不停地“吹”向行星际空间,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太阳风”。

科学家根据对太阳风的基本特征的了解,现已查明:太阳风的风源来自“冕洞”。“冕洞”是日冕表面温度和密度都较低的部分,在X光射线和紫外线下看起来比周围地带要暗,就像是一个个的黑洞,不间断地出现在太阳“两极”地区。随着太阳旋转而旋转的冕洞,如同草地上浇水的水龙头,把太阳内部爆发产生的“高速等离子流”抛向太空。由于太阳自转会合周期是27天,因此,每隔27天,源于冕洞的“太阳风”就会“扫过”或“吹向”地球一次。“太阳风”从太阳“吹”向地球,一般只需要5至6天的时间。它一直可以“吹送”到冥王星轨道以外“日冥距离”(约合50个天文单位,即50×1.49亿公里)的4倍处,才被星际气体所制止。

强劲的太阳风“吹”向地球的时候,会对地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最明显的是引起地球磁的变化。强大的太阳风能够破坏原来条形磁铁式的磁场,将它压扁而不对称,形成一个固定的区域——磁层。磁层的外形像一只头朝太阳的“蝉”,“尾部”拖得很长很长。

而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可以激发地球上南北极及其附近上空的空气分子和原子。这些微粒受激后,能发出多种形态的极光。巨大的冲击还能强烈地扭曲磁场,产生被称为“杀手”的电子湍流。这种电子湍流不但能钻进卫星内部造成永久性破坏,还能切断变电器及电力传送设施,造成地面电力系统全面崩溃。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还会使地球上空电离层受到干扰,引起磁爆,给无线电短波通信、电视、航空和航海事业带来不利影响。太阳风也会引发磁层亚暴。在磁层亚暴期间,距离地球表面36000公里的高空处可能会产生强烈的真空放电和高压电弧,给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带来灾难,甚至导致卫星陨灭。1998年5月发生的一次太阳风使美国发20.C[解析]这道题的答案依据,应该从该空后面的材料中查找,可以查找到这样一些

·85 ·

信息:太阳的高温使日冕层向外膨胀,使日冕层中等离子中的带电粒子高速向行星空间运动。

再比较这四个选项,可以得到正确选项为C。射的一颗通信卫星失灵,导致美国4000万个寻呼用户无法收到信息。

20.根据上下文,下列对“太阳风”的解释,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太阳日冕层中发出的强大的带电粒子流

B.从太阳发出的强大的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C.从太阳Et冕层中发出的强大的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D.从太阳发出的会引起地球磁场变化的强大的带电子粒子流


正确答案:C
20.C[解析]这道题的答案依据,应该从该空后面的材料中查找,可以查找到这样一些信息:太阳的高温使日冕层向外膨胀,使日冕层中等离子中的带电粒子高速向行星空间运动。再比较这四个选项,可以得到正确选项为C。

第3题:

极光是一种极其绚丽的自然现象,下列关于极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极光是由于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被激发而产生

B.太阳系行星中只有地球上可以看到极光

C.极光是由太阳风和地球磁场交互作用产生的

D.极光常常在两极同时出现


参考答案:A,C,D

第4题:

极光是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与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相互作用常发生在地球磁极周围区域。据现在所知,作为太阳风的一部分,高能粒子到达地球附近时,被地球磁场俘获,朝向磁极下落。它们与氧和氮的原子碰撞,击走电子使其成为激发态的离子,这些离子发射不同波长的辐射,产生出红、绿或蓝等色的极光特征色彩。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风在高层大气自放电产生极光
B.地球磁场强度影响极光的发生概率
C.激发态的离子可以发出不同的色彩
D.上文中的“其”指的是氧和氮的原子

答案:A
解析:
由文段第一句“极光是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与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可知,A项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第5题:

下列途径不能证实太阳风存在的一项是( )。

A.彗星的尾巴

B.利用航天器的观察

C.在地球上人感觉到的太阳风速

D.对地球磁场的干扰


正确答案:C
答案] C。解析:太阳风不是我们理解的日常风,人感受不到风速。

第6题: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强劲的太阳风一旦引发磁层亚暴,将导致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失灵甚至陨灭

B.开展对太阳风的研究工作,对于无线电广播通信、电视、航天航空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C.地球南北极一带上空的空气分子和原子受到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的激发,是多种形态的极光形成的重要原因

D.对太阳风的研究,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如何减轻太阳风对地球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是如何利用太阳风蕴藏的巨大潜能


正确答案:A
A项将可能说成了必然。

第7题:

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

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

气、磁场和太阳风。

由此可以推断极光的形成原理是( )。

A.极光是高纬度地区高空大气中出现的一种放电辐射现象

B.极光是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聚集在地磁的极区上空,造成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

C.极光是地磁场在太阳风包裹下形成的磁层将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电子束而发光的现

D.极光是将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电子束打入高空大气,激发大气分子原子发光的现象


正确答案:B

第8题: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2~6 题。

太阳风是1958年人造卫星测得,并为美国科学家帕克等人首先发现的。1962年,“水手2号”飞船获得的资料进一步证实了“太阳风”的存在。1964年,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发表了一篇杰作《太阳帆船》,公开提出利用太阳光子流形成的太阳风扬帆碧空,实现星际航行。这个设想很有“刺激性”,很鼓舞人。1994年11月2日美国航天航空局为此专门发射了一艘无人驾驶的宇宙飞船,耗费2亿美元,用来对太阳风进行为期3年以上的观测研究。那么,什么是太阳风呢?所谓太阳风,指的是__________。太阳是由太阳核、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共同组成的。日冕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由稀薄的等离子体组成,粒子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000万至10000万个,温度约为15000摄氏度。由于太阳温度极高,引起日冕连续不断地向外膨胀,驱使这些由低能电子和质子组成的等离子体不停地向行星际空间运动。这些带电粒子运动的速度达到每秒350公里以上,最高每秒达1000公里。尽管太阳的引力比地球的引力要大28倍,但这样高速的粒子流仍有一部分要冲脱太阳的引力,像阵阵狂风那样不停地“吹”向行星际空间,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太阳风”。

科学家根据对太阳风的基本特征的了解,现已查明:太阳风的风源来自“冕洞”。“冕洞”是日冕表面温度和密度都较低的部分,在X光射线和紫外线下看起来比周围地带要暗,就像是一个个的黑洞,不间断地出现在太阳“两极”地区。随着太阳旋转而旋转的冕洞,如同草地上浇水的水龙头,把太阳内部爆发产生的“高速等离子流”抛向太空。由于太阳自转会合周期是27天,因此,每隔27天,源于冕洞的“太阳风”就会“扫过”或“吹向”地球一次。“太阳风”从太阳“吹”向地球,一般只需要5至6天的时间。它一直可以“吹送”到冥王星轨道以外“日冥距离”(约合50个天文单位,即50×1.49亿公里)的4倍处,才被星际气体所制止。

强劲的太阳风“吹”向地球的时候,会对地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最明显的是引起地球磁场的变化。强大的太阳风能够破坏原来条形磁铁式的磁场,将它压扁而不对称,形成一个固定的区域—磁层。磁层的外形像一只头朝太阳的“蝉”,“尾部”拖得很长很长。

而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可以激发地球上南北极及其附近上空的空气分子和原子。这些微粒受激后,能发出多种形态的极光。巨大的冲击还能强烈地扭曲磁场,产生被称为“杀手”的电子湍流。这种电子湍流不但能钻进卫星内部造成永久性破坏,还能切断变电器及电力传送设施,造成地面电力系统全面崩溃。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还会使地球上空电离层受到干扰,引起磁爆,给无线电短波通信、电视、航空和航海事业带来不利影响。太阳风也会引发磁层亚暴。在磁层亚暴期间,距离地球表面36000公里的高空处可能会产生强烈的真空放电和高压电弧,给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带来灾难,甚至导致卫星陨灭。1998年5月发生的一次太阳风使美国发射的一颗通信卫星失灵,导致美国4000万个寻呼用户无法收到信息。

第 2 题 根据上下文,下列对“太阳风”的解释,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太阳日冕层中发出的强大的带电粒子流

B.从太阳发出的强大的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C.从太阳日冕层中发出的强大的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D.从太阳发出的会引起地球磁场变化的强大的带电子粒子流


正确答案:C
这道题的答案依据应该从该空后面的材料中查找,可以查找到这样一些信息:日冕层由稀薄的等离子体组成,太阳的高温使日冕层向外膨胀,使这些等离子体(带电粒子)向行星空间高速运动。再比较这四个选项,可以得到正确选项为C。

第9题:

地球上的生物之所以能够在地球表面生存,最大的防护在于地球磁场将大量的带电粒子偏转,大量有害宇宙射线被隔绝在大气层之外。近日,科学家发现南大西洋磁场开始翻转,地球磁场正被削弱。他们经过研究认为,如果地球磁场翻转,在没有磁场保护的情况下,所有生物将会灭绝。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


A.类地行星火星失去磁场后,其大气被太阳风完全摧毁,生命荡然无存
B.目前南大西洋异常区范围在增大,轨道卫星掠过这里时经常出现问题
C.磁场翻转时,地球生命将会暴露在无防护的地表,造成皮肤癌大爆发
D.近200年来,随着南大西洋磁场开始翻转,地球磁场已经削弱了15%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加强论证。

论点:如果地球磁场翻转,在没有磁场保护的情况下,所有生物将会灭绝。论据:地球上的生物之所以能够在地球表面生存,最大的防护在于地球磁场将大量的带电粒子偏转,大量有害宇宙射线被隔绝在大气层之外。

A项中,火星失去磁场和地球失去磁场不是一个主体,为无关项,无法加强;

B项中,轨道卫星掠过南大西洋异常区出现问题,卫星出现问题并不代表生物将灭绝,与论点地球失去磁场,生物将灭绝没有联系,为无关项,无法加强;

C项中,磁场翻转时,造成皮肤癌大爆发,是对论点“如果地球磁场翻转,所有生物将会灭绝”举例子的方式加强论据,可以加强;

D项中,磁场已将开始翻转,只是说明论点中地球磁场翻转,在没有磁场保护的情况下的条件,但并没有说明生物是否会灭绝,无法加强。

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第10题:

强劲的太阳风“吹”向地球的时候,会对地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最明显的是引起地球磁场的变化。(强大的太阳风能够破坏原来条形磁铁式的磁场,将它压扁而不对称,形成一个固定的区域——磁层。)磁层的外形像一只头朝太阳的“蝉”,“尾部”拖得很长很长。 对括号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球磁场原本是条形式的
B. 磁层中有固定的区域,其形状是扁而不对称的
C. 没有太阳风的影响,地球磁场是不会变化的
D. 地球磁层的形成需要具备强大的太阳风和地球磁场两个因素

答案:D
解析:
解题指导: 应该说A、B都只说到了其中的一部分意思,而C项把充分条件说成了必要条件。对括号内句子的理解,关键是看其在文中起何作用,这就是说要比照该句和前后其他各句的关系。这样一看,括号的句子是对上面的句子“强劲的太阳风吹向地球的时候,最明显的是引起地球磁场的变化”的进一步诠释,前后之间是顺承关系,即“太阳风引起地球磁场变化的”具体结果就是——“强大的太阳风能够破坏原来条形磁铁式的磁场,将它压得扁而不对称,形成一个固定的区域——磁层”,可见,这个句子透露出的信息就是:“太阳风”破坏“磁场”形成“磁层”。引号引住的三个概念缺一不可。故答案为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