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知识竞赛

什么是生活相,为什么说民俗是一种生存方式?

题目

什么是生活相,为什么说民俗是一种生存方式?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生活相也就是生活的样子,一种生活的方式
B它是活态的生活相
C它在生活层面表现为生活的习惯和生活的技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说民俗是一种生活方式?


参考答案:民俗是人类社会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从生活的层面和角度上看,民俗是一种生活相。民俗是生活的方式和技艺,包括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细节都和民俗分不开。

第2题:

为什么说民俗是程式化的规矩?


正确答案: A形态动作的行为模式化。
B具有相对稳定的套路招式。
C具有一定质的规范性

第3题:

为什么说民俗不仅仅是“文化遗留物”?


正确答案:它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当地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当地文明的一部分。
托姆斯(Thoms)在他的民俗概念和民俗研究中吸收了海德·D格林(Herder-Grimm)的把民俗定义为民族遗留物的观点,但它也受到了“泰勒的科学”的进化观的影响。1871年爱德华•莫莱特•泰勒(EdwardMurnettTylor)在他的作品《原始文化》中声称文化是泛人类野蛮过去的结果,文化的发展可以由一些“遗留物”等风俗和思想的事实来证明,这些风俗和思想只有在它们产生的原始环境下才有意义,环境很大程度上与现代野蛮部落的条件是一致的。尽管泰勒相信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和文明归功于野蛮祖先,对民俗学家来说,野蛮和文明却被认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野蛮和文明的区分被看作是遗传的和不可克服的,“农民和未受教育的”不能被归为文明的另一面。泰勒在过去只注意到“英国农民和非洲黑人之间的微小差异”。但对民俗学家来说,这不是随意的类比而是基本原理。
泰勒(Tylor)的进化论改变了过去话语的性质。第一、以前认为民俗作为遗留物是野蛮人类的远古过去,不仅仅是民族学定义的民俗的古昔时代。第二、民俗(即残存物)是文明发展中被遗忘而不是被珍惜或挽救的东西。最后,海德和格林兄弟对民族的最初定义和区分是由血统路线决定的,也就是,沿着民族之线,而英国的遗留物民族学家则沿着“等级”之线。一个农民作为个体出现;他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况是如此不同超乎人们的想象。民俗学家想要掌握游离于文化之外的这个阶层的心理状况,他们的知识是口头相传,他们的风俗是地域性的、丰富的,不是上面强加的。

第4题:

为什么说生活规律是保健之首?


正确答案: 生活规律是保健之首因为:如果缺乏规律性生活,就会破坏人体生物钟的运转。久之,体内功能失调,加速衰老,甚至发生疾病。

第5题:

为什么说抒情内容是对客观生活的反映,同时又是一种主观化了的反映?


正确答案: 抒情性作品的题材大多是人生经验在人的心灵中留下的投影,以及由此而激起的人的情感经验。当情感经验成为抒情性作品的表现对象时,它便体现着抒情性作品题材的质的规定性,因而情感经验自然地成为抒情性作品的抒情内容和现实依据。首先,人类社会生活是人的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在世界的纷繁变幻,人生过程的坎坷曲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灵世界,这些都使人面对外在世界时产生了内在感受,以及随之而来得的情感体验。抒情性作品就是将这个复杂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使之成为我们的审美观照对象。内在人生心灵世界归根结底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建立在空想基础上的抒情是无病呻吟的,只有让客观生活成为抒情反映的对象,这样才会真实可感,引起共鸣。其次,在抒情的内容中,情感的产生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的,但它又与形成这种情感态度的道德原则、价值观念和作家心灵深处的人格有着深刻的联系。突出了创作主体自身的心灵感受、主观情绪和审美情感,侧重反映人类的精神世界,它注重感情活动中的审美快感,并努力将其以感性的形式得到充分的表现。这样,抒情性作品就通过表现形形色色的人生,反映出了人类特定的社会心理、精神状态、时代精神,并带领读者去感受、去认识人类的心路历程,洞察人类灵魂的历史和主体存在的奥秘,使读者为之愉悦、受之感染。抒情主体独特的体验与思想,个性化的情感倾诉,自然会给每一篇抒情性作品打上抒情主体鲜明而独特的个性烙印,从而使作品具有了不同的个体姿态。所以说,抒情内容不仅是对客观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一种主观化了的反映。

第6题:

为什么说宗教民俗的关系十分密切?
(1)宗教对民俗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宗教的礼仪、道德规范、禁忌、节日等都对民族的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产生重大影响。
(2)民俗对宗教也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任何一个民族接受一种宗教,都必然要使这种宗教融合进自己本民族的一些民俗特点,形成自己特有的信仰方式。
(3)宗教与民俗的关系十分密切,许多民俗直接来源于宗教,同时宗教中的许多礼仪戒律、伦理等也可以在民俗的基础上产生。宗教影响着一个民族民俗的发展,而不同民族的民俗也会影响宗教在该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第7题:

为什么说民间语言是民俗的重要载体?


正确答案: 承载着大量的物质生活民俗,反映着民间组织,制度层面的习俗和一些民俗活动,记载着民众的经验,信仰,伦理等精神民俗。

第8题:

为什么说民俗是不成文法的规矩?


参考答案:民俗事象,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古到今,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种种不成文的规矩在制约着人们的言行。关于民俗的文字描述,仅是对这一存在的客民观记录,这种记录,不具有章程、法律的意义。这种文字记录不起任何规范作用,起作用的,还是民俗本身在现实中的展现。所以,民俗不论有无文字的记录,就它实施的实际效应的形态看,仍是一种没明文规定的不成文的规矩。

第9题:

为什么说“环境艺术设计是生活方式的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统一?


正确答案: 一切艺术,都要为美化人类的生活服务。这更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宗旨,其中实用功能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目的,也是衡量环境优劣的主要指标。从发生学的观点来说,实用功能也是产生认知功能的基础,这就要求环境艺术中有科学的一面。
“艺术与科学相连的亲属关系能提高两者的地位;科学能够给美提供科学的光荣;美能够把最高的结构建筑在真理之上是美的光荣。”随着环境声学、光学、心理学、生态学、植物学等学科适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之中,以及利用计算机科学、语言学、传播学的知识来对人与环境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相信环境艺术设计会更加深化,其艺术性与科学性会结合的更为完美。

第10题:

为什么说民俗是民族精神构建的内在凝聚力?试举例论述。


正确答案:任何民俗说到底都是一种群体性的感受和认同。它是集群而居的初民在共同的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下,相同的心里、生理机制不约而同滋生的共同约定和俗识。民俗本身就是人类在不同领域中形成的群体性代代相传的思考原型与行事方式。它具有对后继社会行为规范化模式和思想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在现实中,它以各种载体沟通了代与代之间,一个历史阶段与另一个历史阶段的连续和同一性,构成了一个社会创造与再创造自己的文化密码,并为人类的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石。所谓时代民族的心精神新概念,它本身就蕴含着过去的遗存内涵,历史精神的合理内核。民俗作为一种传统,本身就是这样一种存在于今天的世代链环,为一个国家固有的民族精神的凝聚力作了层层的积淀。
例如,人生社会民俗中,重阳节登高敬糕尊老,春节元旦日让小辈先饮屠苏酒扶幼,其精神,今天仍为国家倡导,全民响应的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