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知识竞赛

王仁裕有一首诗《题麦积山天堂》。据诗中描述,诗人用了哪六个角度在描写麦积山巍峨险峻的自然景观?

题目

王仁裕有一首诗《题麦积山天堂》。据诗中描述,诗人用了哪六个角度在描写麦积山巍峨险峻的自然景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唐代最早的一首田园诗是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


正确答案:唐代最早的一首田园诗是出自王绩的《野望》。

第2题: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直述诗人赤诚情怀的是哪两句诗? 这一情怀在诗中各部分如何展现? 诗中最令人触目惊心的又是哪两句诗? 它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2)陈述怀抱的
第一部分表明了自己的理想及实现理想的信念,因为忧国忧民,不追求功名富贵,也否定归隐。
第二部分记述途中见闻及感想,抨击统治者穷奢极欲,对民众残酷压榨。
第三部分则从家庭惨剧想到民众的痛苦,对国家命运表现出深切忧虑。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对比强烈鲜明,概括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不平。

第3题:

诗人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总有一些小的怪癖。如果这些怪癖出现在不止一个诗人的作品中,它们很可能反映了当时语言的一些通常用法。但是,如果这些怪癖只出现在一个诗人的作品当中,它们就很可能是个人的偏好。因此,这些怪癖能够为学者提供这样一种“指纹”——通过对一首作者不明的诗和另一首已知作者的诗的比较,来判断前者是否是后者的作品。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以使上文描述的寻找诗作者的测试不会得出任何可靠的结论?( )

A.除非有其他证据表明,未知作者的诗是由某个已知的诗人所做,否则,不会有人去分析一首未知作者的诗和已知作者的作品之间在语言怪癖上的异同。

B.有鉴别意义的语言怪癖通常分布在某个诗人的整个作品当中。所以,在这个诗人所写的一首不知名的诗中很可能不包括这些怪癖。

C.一首未知作者的诗中的语言怪癖既能够证明这是由一个经常使用这种语言怪癖的诗人所做,也能够证明这种语言怪癖并不必然是这个诗人所独有的。

D.诗人在一首诗中可能无意地使用某种语言怪癖,而在另一首诗中又有意地使用它。这两种不同的用法对于后世的学者来说是无法区分开的。


正确答案:C
解析:如果选项c为真,则诗人的这些语言怪癖就不能起到“指纹”作用,从而也就不能通过这些语言怪癖来判断两首不同的诗是否是同一个诗人的作品。选项D不正确。因为选项D描述的情形并不影响诗人的语言怪癖能够起“指纹”作用。

第4题:

五代后蜀王仁裕有一首留存诗中写作较早的诗,也是他当秦州节度判官时的作品,请问哪首作品?


正确答案:题中内容描述的诗是《题麦积山天堂》。

第5题:

《征人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一首著名边塞诗,请问诗中所提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是位于我国哪个地方?


正确答案:诗中所提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是位于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

第6题:

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描述了“一人独钓”的画面,请问是唐代哪位诗人哪首诗曾经表现过的?


正确答案: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曾经表现过的。

第7题:

成语“炙手可热”出自一首唐诗:“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请问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哪首作品?


正确答案:“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出自杜甫的《丽人行》。

第8题:

明太祖朱元璋有一首菊花诗是这样写的:“百花发,我不发;我若发,都骇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化用了哪位诗人落第后写的哪首诗?


正确答案:化用了黄巢落第后写的《不第后赋菊》。

第9题:

《应诏赋得除夜》这是唐代诗人史青在除夕的时候写的一首诗。请问诗中“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中的“著梅”指的是什么状态的梅花?


正确答案:“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中的“著梅”指的是盛开的梅花。

第10题:

边疆诗派中有“边塞三王”之称的分别是哪三位王姓诗人?


正确答案:有“边塞三王”之称的分别是王翰、王之涣、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