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知识竞赛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题目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

  • 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 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东部德国,除了梅克伦堡--西波莫瑞州基本上采用了原联邦德国分轨学制的模式,其他各州没有完全照搬三分结构学制模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前初中地理教材在设计区域地理内容时,顺序是地球和地图—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世界地理。新教材在设计这一内容时,将顺序调整为地球和地图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区域越来越小,要求越来越具体。实践证明此举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问题:
(1)材料体现了地理教材设计的哪个影响因素?(7分)
(2)影响地理教材设计的因素还有哪些?(9分)


答案:
解析:
(1)材料体现了设计地理教材时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教材是学生的学习材料。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基本特征应该成为地理教材设计的重要依据。从心理发展看,初中生正处在少年期,地理教材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材料中。新教材在设计区域地理内容时,将顺序进行了调整.正是考虑了初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认为初中阶段可在小学获得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2)影响地理教材设计的因素还有:
①社会需求
从社会需求层面看.地理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性越来越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市场机制的健全.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和地区文化冲突、协调人类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关系、重视企业作用和跨国公司的发展等,将成为地理科学应用的主题,进而影响到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这些方面的变化在地理教材设计时也必须加以考虑。
⑦教育发展
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地理教材的设计应体现现代意识和地理学思想.从介绍传统意义上的地理向围绕环境意识编选教学内容方向发展。
③学科特点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点。地理教材的设计需要注意从整体出发,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加强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相互渗透;运用综合法和比较法,突出区域特征和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以及形成这些特征和差异的主要原因及其内在联系;运用典型案例.采用地理原理与地理事实之间新的联系方式和地理系统思想方法.阐述重大的地理问题。

第3题:

第二次大战后,德国一分为二,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制定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宪法。1949年联邦德国制定了(),1990年两德统一后,继续以其为临时宪法。


参考答案:《基本法》

第4题:

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德国的统一,是在()年10月。

  • A、1988
  • B、1989
  • C、1990
  • D、1991

正确答案:C

第5题:

联邦德国《基本法》是德国历史上第二部宪法。

A

B



第6题:

1989年11月28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提出了关于德国统一的()计划。

A.八点

B.九点

C.十点

D.十一点


参考答案:C

第7题:

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学者提出来的。

A.苏联
B.原民主德国
C.中国
D.原联邦德国

答案:A
解析:

第8题:

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德国的统一,是在()年10月。

A.1991

B.1989

C.1988

D.1990


参考答案:D

第9题:

联邦德国的《基本法》是德国历史上第二部宪法。

A

B



第10题:

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是()

  • A、法国
  • B、英国
  • C、荷兰
  • D、联邦德国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