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知识竞赛

在公元前十二世纪末,()南迁定居梅里后,为发展农业,解决农田灌溉排水,带领吴人开溪凿渎,开挖了著名的伯渎港及其两侧的渎浜。这是无锡地区内部农田引排水工程建设的开端,也是太湖地区初步解决洪荒问题后,最早兴建的农田水利工程。A、范仲淹B、单锷C、周泰伯D、林则徐

题目

在公元前十二世纪末,()南迁定居梅里后,为发展农业,解决农田灌溉排水,带领吴人开溪凿渎,开挖了著名的伯渎港及其两侧的渎浜。这是无锡地区内部农田引排水工程建设的开端,也是太湖地区初步解决洪荒问题后,最早兴建的农田水利工程。

  • A、范仲淹
  • B、单锷
  • C、周泰伯
  • D、林则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记载,公元前2世纪左右,乌孙、月支等南迁。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教材指出“()”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里表露的比较重要的诗论思想。在他之前,司马迁、钟嵘、韩愈等人也有过相似之论。


正确答案:诗穷而后工

第3题:

材料一: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内地居民3万人到河套以北垦田生产。西汉文景时期,采用过免税、赐爵、赎罪等办法鼓励移民北方;汉武帝将福建一带的闽越人迁徙到江淮一带与汉族人杂居。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民大量渡江南迁。西晋末年以后,北方人民南迁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达70多万。唐朝安史之乱后,又有不少北方人迁移南方。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纷纷南迁。据1


参考答案:

①我国古代政府移民的主要趋向是把人民由内地迁到边疆地区。其积极作用是有利于开发边疆,巩固边防,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②我国古代自发移民有两种主要趋向:一是北方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促进进了我国经济重心的不断难移;一是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有利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和,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③海外移民高潮的出现是由于明代郑和下西洋开辟了航路,许多人去海外谋生。清朝统治者为了抵制东南沿海的抗清势力,割断东南沿海人民同外国的联系,实行了“海禁”,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海外移民的大幅度减少甚至中断。


第4题:

关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说法错误的是()

  • A、也叫南意大利学派
  • B、由毕达哥拉斯所创立
  • C、是一个完全学术性的学派
  • D、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末

正确答案:C

第5题:

罗马人推翻君主制,建立贵族共和制是在()

  • A、公元前8—公元前7世纪
  • B、公元前7世纪末
  • C、公元前6世纪初
  • D、公元前6世纪末

正确答案:D

第6题:

进入全新世大暖期后,中国的植被表现为()。

  • A、南移和东迁
  • B、南移和西迁
  • C、北移和东迁
  • D、北移和西迁

正确答案:D

第7题:

客家人的主体是中原南迁的汉人,客家先民在南迁和定居后也不断吸收和融合南方土著民族的古越文化和畲族、瑶族等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吸收和融合了()文化。

  • A、古越
  • B、瑶族
  • C、畲族

正确答案:C

第8题:

“平城之下祸甚苦,七日不食不能变弓驽”,这次事件发生于()

A.公元前3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2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参考答案:D

第9题:

中国古代历史上人口的迁移主要是北民南迁。请列举中国古代有哪几次人口南迁高潮,并概括分析人口南迁所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两晋之际、唐中叶后、两宋之际。
影响:为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补充劳动力,推动南方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促成了民族有融合。

第10题: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 A、公元前5世纪初
  • B、公元前5世纪末
  • C、公元前6世纪初
  • D、公元前6世纪末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