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知识竞赛

居民疟原虫率调查在流行程度较低时很不敏感,通常以发热病人血检或血清学调查替代。

题目

居民疟原虫率调查在流行程度较低时很不敏感,通常以发热病人血检或血清学调查替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村近三年疟疾病例每年都是1-2例,本月上旬出现7例疟疾病人,上月也有两例病人。通常疟疾病人的治疗药物由卫生院防保科及区疾控中心负责管理。区疾控中心在接到报告后,应当A、向村卫生站医生提供必要的抗疟疾药,由村医视情况治疗病人

B、向该村近期所有发热病人发放抗疟疾药进行治疗

C、要求当地卫生院对该村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进行疟原虫检查

D、要求村医将所有疑似病人转送附近医院就诊

E、按常规报告疫情,不必另行报告

F、立即报告市疾控中心

G、立即报告区卫生局

H、派人到现场调查,处理完毕后,再向市疾控中心报告结果

区疾控中心对本次事件应当进行的工作有A、在全区范围开展疟原虫血检,及时发现病人

B、在全区范围开展流动人口疟原虫血检,及时发现病人

C、对疫点周围近期发热病人进行疟原虫血检

D、仅对临床诊断病例进行疟原虫血检

E、查清疟原虫种类

F、调查情况居民外出及流动人口情况

G、查清蚊媒情况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DFG


问题 2 答案:CEFG

第2题:

疟疾血清学调查,如为了解流行程度,不可在()进行调查。

  • A、流行的高峰季节
  • B、流行末期
  • C、流行休止期
  • D、流行的高峰季节或在流行末期

正确答案:C

第3题:

关于预防输血所致疟疾下列哪项正确

A.必须在疟疾流行区,有条件时对献血者作血清学检测

B.可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促使疟原虫出现于外周血中,以提高血涂片阳性检出率

C.在疟疾流行区的受血者,都应服用抗疟药

D.以上均是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预防输血所致疟疾必须在疟疾流行区,有条件时对献血者作血清学检测(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筛选疟原虫抗体阳性者,也可用注射肾上腺素(0.5mg皮下注射一次)的方法,促使疟原虫出现于外周血中,以提高血涂片阳性检出率。对输入疑有疟原虫污染血液的受血者,或在疟疾流行区的受血者,都应服用抗疟药(口服磷酸氯喹)预防。

第4题:

在出现疟疾病例的自然村或居民点(疫点),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开展病例搜索,对近()内有发热史者、病人家属和四邻采集血样进行疟原虫血片镜检或RDT筛查,同时对疫点所有居家()进行()滞留喷洒或浸泡蚊帐等媒介防制措施,发放疟疾防治材料,提供疟疾防治()服务信息。


正确答案:2周;室内;宣传;咨询

第5题:

疟疾病例侦查的主要方法是开展()。

  • A、居民血检
  • B、带虫调查
  • C、血清学调查
  • D、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

正确答案:D

第6题:

一、二、三类县(市、区)以乡镇/社区为单位,对"三热"病人(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年疟原虫血片镜检数分别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

  • A、1%、2%、2‰
  • B、2%、2‰、1%
  • C、2%、1%、1‰
  • D、2%、1%、2‰

正确答案:D

第7题:

关于预防输血所致疟疾下列哪项正确

  • A、必须在疟疾流行区,有条件时对献血者作血清学检测
  • B、可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促使疟原虫出现于外周血中,以提高血涂片阳性检出率
  • C、在疟疾流行区的受血者,都应服用抗疟药
  •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第8题:

为避免漏检,调查或门诊血检疟原虫应采取

A、厚血膜为主

B、薄血膜为主

C、薄血膜3片法

D、从耳垂取血

E、厚、薄血膜都可以


参考答案:A

第9题:

居民原虫率调查,是疟防初期或暴发流行时,以血检居民疟原虫携带情况,了解居民疟疾感染率和评价防治效果的重要指标。1年中不同的季节原虫率的高低会有差别,单次调查宜在什么季度进行()

  • A、传播季节
  • B、传播季节末
  • C、传播季节末
  • D、任何季节都可以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县(市、区)疟原虫镜检中心对辖区网络直报的所有疟疾病例,其疟原虫血片镜检核实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时间分别是()。

  • A、24小时
  • B、12小时
  • C、3天
  • D、2天

正确答案:A,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