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竞赛

关于转变个体社会态度的方法,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A、实事求是地提供信息 B、晓以利害地说服宣传 C、使用武力威胁其改变 D、欺骗宣传使其改变

题目

关于转变个体社会态度的方法,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 A、实事求是地提供信息 
  • B、晓以利害地说服宣传 
  • C、使用武力威胁其改变 
  • D、欺骗宣传使其改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属于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研究对象的是:

A 社会化

B 社会认知

C 社会态度

D 以上都有


标准答案:D

第2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多选

A. 分心会削弱说服效果
B. 预警会促进态度转变
C. 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态度不易转变
D. 自尊水平高的接受者的态度不易转变

答案:C,D
解析:
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 /态度
A分心:a.如果分心使接受者分散了对沟通信息的注意,将会减弱他对说服者的防御和阻抗,从而促进态度转变。B预先警告:双重作用。如接受者原有态度不够坚定,预先警告可促使其态度改变;但预告也可能有抵制说服的作用。CD是正确的。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态度不易转变,自尊水平高的接受者的态度不易转变。

第3题:

下列有关角色转变的叙述哪些是错误的 ( )

A、不同角色的责任和功能不同

B、个体通过思想的变化完成角色转变

C、角色转变出现在发展和承担新角色时

D、角色转变是学习角色标准的过程

E、角色转变是达到符合社会的角色期望的过程


参考答案:BD

第4题:

根据态度转变的理论,可以利用组织群体的影响,促进个体态度的改变。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结合实际,论述态度转变可以采取哪些方法?


正确答案:态度转变应注意方法。态度转变的方法有:
(1)参与活动法。参与活动要求人们通过活动来改变自己的态度。人们的态度往往在交往中体现出来,并在交往中得到别人的启发和教育,从而改变。
(2)登门拜访。这种方法认为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要求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
(3)团体规定论。群体所具有的公约、规章、准则等可以有效改变人们的态度。这一方面是因为个体有一种力求正确、力求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具有有依赖性、自卑自恋。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群体的纪律来要求各个成员,使他们改变态度,与群体保持一致。
(4)全面宣传法。一般来说,要改变个体的态度,既要进行积极方面的宣传,又要进行消极方面的宣传。把正反两方面的宣传结合起来,有助于改变人们的态度。
(5)沟通信息法。这里的沟通信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个体进行信息传递,二是对大众进行信息传递。
(须结合生活实际加以论述)

第6题:

社会化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转变过程。(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7题:

个体的态度是一个社会学习的过程,体现了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被劝说者本身所具有的哪些特点对态度转变有影响()。

A.人格特点

B.个体的心理倾向

C.原有态度

D.专业知识


正确答案:ABC

第9题:

社会态度和行为倾向包含下列哪些因素?()

  • A、个体或群众对社会各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
  • B、对社会行为、矛盾和冲突的应对策略
  • C、人际沟通模式
  • D、社会行为策略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社会态度转变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1.影响社会态度转变的因素,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2.宣传者的威信。宣传者有无威信,这对被宣传者的转变与否有很大的关系。宣传者本身威信高则其宣传效果好;宣传者威信不高则其宣传效果差。
3.转变态度的个人因素。
①态度转变也有个别差异,即使在同一情境内接受同一宣传,人们也并不作出相同的反应。
②个性特点主要指以下几项:
a.自尊心的强度;
b.权威主义倾向的强度;
c.想象力的丰富性;
d.性别;
e.智力水平;
f.当时的需要。
4.对态度变化的心理上的抵抗。
①宣传者进行宣传时,也会发生事与愿违的情况,即人们的态度会向相反方向变化,或仍持原来的态度,即所谓逆反心理。
②人们发生对态度变化的抵抗有主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方面:宣传者的宣传如果单纯地为宣传而宣传,以命令的形式进行宣传,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如果言过其实,或强调得太过分,则其效果也不好。
主观原因方面:
a.个人的自由是否被限制;
b.人们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而产生了与宣传意图相反的效果。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