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知识竞赛

古代书论中,有关于“衣袖书”、“撮襟书”、“头濡墨书”的记载,其特点和艺术价值如何?

题目

古代书论中,有关于“衣袖书”、“撮襟书”、“头濡墨书”的记载,其特点和艺术价值如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撮);(指意)


正确答案: 撮:摘取;指意:要旨。

第2题:

略述周伯琦的书作、书论?


正确答案:周伯琦,元成宗大德二年生,明太祖洪武二年卒(公元一二九八年——公元一三六九年),享年七十二岁。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饶州番阳(今江西波阳县东北)人。官至荣禄大夫、集贤院大学士。其篆、隶、真、草擅名当时。明赵琦美《铁网珊瑚》记载:“伯琦古篆得文敏公遗意,字颇肥而玉润可爱。”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认为周伯琦的篆书学自徐弦,行笔结体有隶味。他在康里子山的推荐下书写宣文阁宝,并题署了宣文阁匾。以后,皇帝又命令他摹写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和智永的《千字文》,并刻石存于宣文阁内。此外,他还有书论《论篆书》、《六书正伪》、《说文字源》等著作。书迹有《六书正伪篆文》、《四体千文》、《藏经铭诗》、《理公岩记》等传世。

第3题:

在"犹能研墨濡毫大书而不一书"中,"濡毫"之义为( )

A、把毛弄湿

B、把笔弄湿

C、以笔蘸墨

D、刷洗毛笔


参考答案:C

第4题: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怎样?其传世的书迹书论有哪些?


正确答案: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集中的反映在其书论著作《书史》和《海岳名言》之中,而以《海岳名言》为最。《海岳名言》是米芾平日论书语辑录,虽篇幅不长,但却观点鲜明生动。首先,米芾对唐人书法中的唯法是循很反感,他把唐朝的几个大家的书法,如颜、柳、欧、虞、褚等斥为“一笔书”,意指他们书迹的基调,只有一个“法”字。认为他们的书法没有能表达其各不相同的抒情达性,而是成了按“法”行事的工匠式的复制,失去了书法的艺术性。其评论是否恰当,这里暂不多讲,但其主张书法艺术要抒情达性却无疑是正确的,道出了书法艺术的美的实质。
另外,他还主张书法不能“刻意做作”,即如他说:“无刻意做作乃佳”,“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也就是主张要真,要抒真感情达真理性。因为有意做作、虚假的面目是不能给人们以美的感受的。他的书法跳宕欹斜,随意“刷”去,行动也不拘“礼法”,被视为“颠狂”。其实这种“颠狂”,正是其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这正是他自己认为美的具体表现。他批评颜、柳之书为“丑怪恶扎之祖”,也正是从这点出发来评论的。如他视颜真卿的楷书为丑,但却以为其《争座位帖》天真烂漫、遒放纵逸,是美。其三,米芾还主张书法要古雅脱俗,不同俗人的书法风貌才算美。所以米芾虽非常崇尚晋人,以晋为古,却不是崇尚晋人的书写法度,而是崇尚晋人各抒胸臆的情调和气质。
由于米芾把天真自然的抒情达意作为其审美理想,所以对书法中的有关技法,往往看得很淡,他在答书家薛绍彭的论书诗说:“何必识难字,辛苦笑杨雄,自古写字人,用字或不通,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后足,放笔一戏空”,就是反映的这种观点。因此,他对自己的“集古自成家”,“人不知何以为祖”,相当得意。不计法度,强调独具风格、独具性情的美学思想,决定了米芾的对书法美的欣赏的独特性,即“故吾所论,变化入人,不为溢辞”。简单地说:要针对每个书家的每幅作品的不同情况,进行有区别的审美评价,重具体,贬玄神。因此,他对晋唐以来用玄神空泛的比喻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等,深恶痛绝,斥之为“是何等语”,无益学者。他认为以“勒字”、“排字”、“描字”、“画字”、“刷字”等词语来评论时人的书法,才是中肯的。
当然,由于其《海岳名言》是语录。杂述式的书论,不成体系,自相矛盾的地方亦不少见,但瑕不掩玉,这里就不再细述了。
其传世书迹有:《苕溪诗卷》、《多景楼帖》、《虹县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樂兄帖》、《崇国公墓志》、《王羲之王略帖跋》、《苏东坡木石图题诗》、《叔晦帖》、《李太师帖》等。还有很多散见于《群玉堂》、《宝晋斋》、《余清斋》、《快雪堂》,《三希堂》等丛帖之中。

第5题:

陶宗仪的书论《书史会要》一书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陶宗仪不以书法名世,但对于古学无所不窥,尤致力于字学、书学。著书论《书史会要》九卷,对上起三皇五帝,下至元代的书法家及其书迹,进行了翔实的考证,精到的评析,用词简捷、准确、扼要,探源辟流,类比明晰,令人一目了然。《中国文艺辞典》(孙良工编纂)称此书“为书史中最重要的著作”。陶宗仪,浙江黄宕人。生卒年不详。元朝举进士不中,即开学馆,以教学自给。明朝洪武初年,官府屡次征荐其为官不应。闭门著书,著作甚多。

第6题:

听说南宋姜夔曾经写过一卷名叫《续书谱》的书论,愿闻其详。


正确答案: 确实如此,南宋的姜夔为了续唐孙过庭《书谱》之后,所以写了这卷《续书谱》。
然而,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却认为,《续书谱》的得名,只是“偶题”罢了。他说:“是书题为《续书谱》,似为续过庭已亡之篇,今核其书殊不尔,盖偶题耳。若为补过庭之作,书中必自言及,且应曰‘补’,不曰‘续’也。其体例亦应依过庭之旨,补执、使、转、用诸篇,不宜自为分目。况其中《性情》一篇,全录过庭之说,亦为续补体例所无。因知其非为补亡而作。包世臣讥其非过庭本旨,岂知所谓补亡,亦非白石本旨乎?”《续书谱》原文凡二十则,今存《总论》、《真书》、《用笔》、《草书》、《用笔》、《用墨》、《行书》、《临摹》、《方圆》、《向背》、《位置》、《疏密》、《风神》、《速》、《笔势》、《情性》、《血脉》、《书丹》等十八则。根据《书苑补益》所载目录,佚《燥润》、《劲媚》二则。
在《真书》一则中,记载翟伯寿向米芾讨教说:“书法当如何?”米芾回答道:“无垂不缩,有往必收。”并加评说:“此必至精至熟,然后能之。”又如在《草书》一则中所说的“横画不欲太长”、“直画不欲太多”,以及《用笔》中所提到的“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等,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至于说到对《读书谱》的评价,历来贬多于褒,如冯班《钝吟书要》说:“姜白石论书,略有梗概耳。其所得绝粗,赵松雪重之,为不可解。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古钗脚,如壁坼痕,古人用笔妙处,白石皆不言。然又云‘侧笔出锋’,此大谬。出锋者末锐不收,褚云‘适过纸背’者也,侧则露锋在一面矣。”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也说:“兹编大旨宗元常、右军,谓大令以下用笔多失,则唐宋以下自不待言,持论不免过高,宜后来诸书,加以抨击。”平心而论,姜夔本人善书,所以文中所论的,多为他平时学书的心得和体会,俱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加之《续书谱》文字浅近,通俗易懂,所以历来为人们所乐于接受。

第7题:

历代的书论典籍中关于钟繇学书的感人事迹怎样?


正确答案:据宋陈思《秦汉魏四朝笔法》记载:钟繇年青时在抱犊山向刘德昇学习书法,回来后曾与曹操、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人研讨笔法。一次,他忽然发现在韦诞的座位上有蔡邕写的《笔法》,但又无法得到,心中郁忿,只能以拳狠狠捶击自己的胸膛。这样一连三天,胸口被捶得发青而吐了血。还是曹操用“五灵丹”救治,方才幸免于死。后来,钟繇又向韦诞苦苦索求蔡邕《笔法》,然而韦却仍坚持不给。此后一直等到韦诞去世,钟繇派人偷挖他的坟墓,才将蔡邕《笔法》弄到手。钟繇临死,将蔡邕《笔法》从口袋中取出,交给儿子钟会,并郑重其事地说:我潜心学习书法三十年,习读别人的笔法都认为不行,最后才学蔡邕的,从此,我一心扑在笔法的学习上,与别人同坐时,在周围地上都画满了字,睡觉时,连棉被面也被划穿,上厕所则写字写得忘了出来。可见他用功之勤。

第8题:

南齐享有盛名的是(),齐高帝尝与其赌书,毕,问曰:“谁为第一?”曰:“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时称善对。传世书帖有《()》、《御史帖》、《陈情帖》等。所著《()》是早期的古代书论文献。


参考答案:王僧虔,《太子舍人王琰帖》,《书赋》

第9题:

旧约圣经中,有几卷书是记载被掳时期的历史,这几卷书分别是?


正确答案: 8卷。
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以西结书、但以理书、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

第10题:

首开“南北书派论”的书法家是谁?其书作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是阮元。他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卒于清仁宗嘉庆十六年(公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年),享年八十六岁。他是清中晚期金石考古学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南北书派论”的首创者。阮元是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老人、揅经老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阮元学识渊博,著作颇有影响,在当时名望甚高。他在书论著作《南北书派论》中,首次提出了书法的南宗、北宗之说,亦即后来的帖学、碑学,详细分析了两派书法的源流、风格的异同,是中国地域文化说的拥护者。其《小沧浪笔谈》一书,对书法基础理论亦有独到的见解。阮元的书法,得力于碑学,他对《石门颂》,《天发神谶碑》等都很有研究,故其书郁盘磅礴,纵逸飞动,很有此二碑的神意。并常以这类字书擘窠大字,题写匾额,甚为世人所崇敬。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