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题目

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
  • 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 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
  • 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发展速度较快,1992年只有一个国家种植,到1996年增加到6个,1999年为12个,2003年为18个。1996年种植面积为170万hm2,1999年为1210万hm2,2003年增加到6770万hm2。其中,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巴西、中国和南非等6个国家的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种植面积的99%。在转基因作物中,以大豆的种植面积最大,占58%;其次是玉米,占23%;棉花占12%;油菜占6%。其转基因性状,以耐除草剂为主,其次为抗虫性。在1996~2000年的五年间,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74%,抗虫性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19%。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统计,2003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已有700万,比2002年又增加100万。
我国的转基因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生物技术已列入国家的“863”计划。1998年我国开始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当年推广24万hm2,到2003年达到307万hm2,已占棉花种植面积的60%,且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逐步占主导地位,到2004年已占近70%。其他作物,比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大豆等方面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全面展开。
2003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比2002年增加了约( )。

A.14%
B.17%
C.20%
D.23%

答案:B
解析:
100÷(700-100)×100%≈17%。故选B。

第2题: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发展速度较快,1992年只有一个国家种植,到1996年增加到6个,1999年为12个,2003年为18个。1996年种植面积为170万hm2,1999年为1210万hm2,2003年增加到6770万hm2。其中,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巴西、中国和南非等6个国家的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种植面积的99%。在转基因作物中,以大豆的种植面积最大,占58%;其次是玉米,占23%;棉花占12%;油菜占6%。其转基因性状,以耐除草剂为主,其次为抗虫性。在1996~2000年的五年间,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74%,抗虫性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19%。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统计,2003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已有700万,比2002年又增加100万。
我国的转基因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生物技术已列入国家的“863”计划。1998年我国开始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当年推广24万hm2,到2003年达到307万hm2,已占棉花种植面积的60%,且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逐步占主导地位,到2004年已占近70%。其他作物,比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大豆等方面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全面展开。
在转基因作物中,按世界种植面积从大到小排序,排在第四位的作物是( )。

A.水稻
B.棉花
C.油菜
D.由上述文字看不出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大豆占58%,居第一;玉米占23%,居第二;棉花占12%,居第三;油菜占6%,居第四。故选C。

第3题:

种植抗虫棉不需要打药防治病虫害。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4题:

我国第一例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抗虫棉是如何培育的?应用现状如何?


正确答案: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发生大面积棉铃虫灾害,一些棉区的棉花亩产降幅达80%。就在棉铃虫肆虐之际,一家跨国公司凭借其领先世界的生物技术,研制出了转基因抗虫棉,并一举占据我国95%的抗虫棉市场份额。在国家“863”计划和转基因专项的支持下,我国科学家通过不懈努力,经过人工合成Bt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植物遗传转化、转基因棉花品种选育、安全评价和品种审定等步骤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成功打破了国际公司垄断,积极抢占了国际生物技术制高点。
截止2010年,我国已审定转基因抗虫棉品种200多个,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棉花主产省抗虫棉种植率达95%,全国累计推广种植3.15亿亩,新增产值超过440亿元,农民增收250亿元。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不仅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对棉花、玉米、大豆等作物的危害,还减少了70%-80%的农药使用,减少了农药中毒事故,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转基因抗虫棉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水平,促进了新型棉花种子产业的形成壮大。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争得了绝对优势,而且走出国门,在国际棉花种业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

第5题:

抗虫棉整个生育期是否需用药物防治()

  • A、需要防治,只是用药量减少
  • B、不需要防治,没有虫害
  • C、没有区别
  • D、只是防治棉铃虫不需要用药

正确答案:A

第6题: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发展速度较快,1992年只有一个国家种植,到1996年增加到6个,1999年为12个,2003年为18个。1996年种植面积为170万hm2,1999年为1210万hm2,2003年增加到6770万hm2。其中,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巴西、中国和南非等6个国家的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种植面积的99%。在转基因作物中,以大豆的种植面积最大,占58%;其次是玉米,占23%;棉花占12%;油菜占6%。其转基因性状,以耐除草剂为主,其次为抗虫性。在1996~2000年的五年间,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74%,抗虫性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19%。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统计,2003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已有700万,比2002年又增加100万。
我国的转基因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生物技术已列入国家的“863”计划。1998年我国开始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当年推广24万hm2,到2003年达到307万hm2,已占棉花种植面积的60%,且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逐步占主导地位,到2004年已占近70%。其他作物,比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大豆等方面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全面展开。
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

A.转基因作物的转基因性状以耐除草剂为主
B.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发展速度较快
C.在1996~2000年的五年间,耐除草剂、抗虫性之外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7%左右
D.2003年,俄罗斯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约为130万hm2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并未提及俄罗斯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情况,因此,D项是错误的。故选D。

第7题:

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转基因植物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
B.转基因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可减少农药使用
C.导入的目的基因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病原体基因重组
D.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

答案:D
解析:
种植转基因作物(如抗虫棉)应与传统农业(普通棉花)种植区隔离,否则转基因作物中的基因可能扩散到普通作物中.使传统农业种植区的产量受到很大的影响,A项正确。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从而可减少农药使用,B项正确。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C项正确。转基因植物如果与杂草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种植转基因作物可能通过花粉扩散而使野生植物获得新基因,从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D项错误。

第8题:

如何防治抗虫棉的棉铃虫?防治棉铃虫常用的有哪几种方法?防治棉花苗期棉蚜用什么药?


正确答案:(1)抗虫品种在棉花生育后期抗虫性下降的三、四代棉铃发生期,如达至防治指标时,也要用杀虫剂喷雾防治,确保产量。(2)防治棉铃虫常用的方法:高压汞灯和杨树枝把诱杀;二是种植玉米诱集带,诱杀成虫和虫卵;三是化学防治,用高效氯氰菊脂类农药涮棵或喷雾;四是人工捉虫四种方法。(3)防治棉花苗期棉蚜用:一是用10%的吡虫啉防治,可控制苗期芽害四、五十天;二是用20%氧乐吡防治。

第9题:

农民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有哪些直接经济效益?


正确答案:我国于1997年批准转基因棉花的种植,15年来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的种植面积逐年上升,由1998年的不到5%上升到2010年将近70%,14年累计减少农药用量80多万吨,农民纯经济效益超过1200亿元。

第10题:

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成果()

  • A、乙肝疫苗
  • B、高产青霉素菌株
  • C、转基因抗虫棉
  • D、超级小鼠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