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他自称有“十全武功”。下列属于“十全武功”之一的是()A、收复台湾B、组织雅克萨之战C、设置驻藏大臣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题目

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他自称有“十全武功”。下列属于“十全武功”之一的是()

  • A、收复台湾
  • B、组织雅克萨之战
  • C、设置驻藏大臣
  •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图一是我国民族英雄()。1662年,他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答案:

郑成功;台湾


第2题:

简述康熙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做出的贡献。


答案:
解析:
【知识点】康熙皇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的历史贡献。
康熙为了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1)平定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批准尚可喜撤藩,吴三桂遂起兵造反,尚之信、耿精忠先后响应,史称“三藩之乱”。康熙二十年(1681)清军进军云南,三藩彻底失败。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提高了汉族官僚在清政权中的地位,提高了康熙的权威。
(2)化解明遗民的反满情绪,对遗民做统战工作。争取了新一代知识分子对清的认同,军事征服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战争之后采用政治手段来解决问题。
(3)统一台湾,开放海禁。康熙二十三年(1684),施琅率军打败台湾水师,郑克塽请降,台湾复归大陆。开放六省海禁,开设江、浙、闽、粤四海关。康熙二十四年(1685)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是中俄两国第一个平等条约,维护了中俄边界一百多年的稳定。
(5)统一漠北,三次亲征噶尔丹。康熙二十九年(1690)、三十五年(1696)、三十六年(1697)三次亲征,打败准噶尔,康熙三十年(1691)主持多伦会盟,安定了漠北蒙古。

第3题:

简述清朝前期巩固和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活动。(13分)


正确答案:


第4题:

顾实汗一生的政治活动,促进了国家统一,有利于(),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历史贡献。


正确答案:民族团结

第5题:

评价隋炀帝为巩周统一多民族国家而作出的努力。


答案:
解析:
隋炀帝一直是史学界争论很多的人物,传统的观点认为他是一个暴君,导致了强大的隋王朝灭亡,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事实上,他既是一个暴君,又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体现在他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出的贡献,理解了这个问题才能对隋炀帝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第6题:

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和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共同作用是()

A.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驱逐了殖民势力

C.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D.巩固了清朝海防


参考答案:A

第7题:

关于明清时期社会特征的描述,比较准确的是(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
C.封建社会繁荣、开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
D.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交融加强

答案:A
解析:
明清时期的社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这一时期封建社会的发展高度繁荣,国家统一,民族繁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故而D项的“大分裂”说法是错误的;同时在明朝晚期以至整个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中国对外基本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故而C项的“开放”说法是错误的;而B项首次出现大一统的局面是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故而B项说法错误。

第8题: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确立、巩固阶段是()

A、汉朝

B、秦朝

C、隋唐时期

D、元、明、清时期


参考答案:D

第9题:

乾隆十全武功的最后一站是再战准噶尔。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清朝的乾隆皇帝晚年自称“十全老人”,并将自己一生的主要政绩概括为“十全武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哪项应包括在其“十全武功”之内()

  • A、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
  • B、驱逐荷兰殖民者出台湾
  • C、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