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题目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哪项与古代监察制度无关:

A.秦朝设置的御史大夫
B.唐代设置的谏官
C.宋代设置的枢密使
D.清朝设置的都察院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史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枢密院,是五代至元代的最高军事机构,唐始设枢密使,掌文书,以宦官任之。后唐时枢密使辅佐宰相,分掌军政。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枢密院是重要的决策机构,与监察制度无关。枢密使作为枢密院主官,其职能也与监察制度无关。C项错误,但与题意相符,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第2题:

唐代的谏官均为规谏皇帝过失的谏官,这实际上是对皇帝个人的一种监察。()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台谏合制的历史发端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朝

D.明代


正确答案:B
宋沿唐制于中央设御史台,为中央最高检察机关。除御史台外,两宋尚于门下省设谏院,以分属于门下、中书的左右谏议大夫、司谏、正言为谏官。后随御史职权扩大,许其兼负规谏之责,御史台与谏院渐合二为一,成为台谏合制的历史发端。

第4题: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敕谏议大夫论事,自今后不须令宰相先知。”乾元二年(759年)又规定“两省谏官十日一上封事。”这些规定体现了()

  • A、谏官主要职能是监督宰相
  • B、谏官谏议权不断增强
  • C、谏官隶属尚书、门下两省
  • D、谏官地位相当于宰相

正确答案:B

第5题:

同平章事在()以后被看做是宰相与朝官。

  • A、元代
  • B、唐代
  • C、明代
  • D、宋代

正确答案:D

第6题:

宋代台谏职权统一,均为监察百官臣僚,尤其以宰相为主要监察对象。()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在()以后,同平章事被认为是宰相和朝官。

  • A、宋代
  • B、元代
  • C、唐代
  • D、明代

正确答案:A

第8题:

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净皇帝的过失。到宋代,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纠正宰相过错。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  )。

A.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立通判以牵制
B.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权大部收归中央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掌握在皇帝手里
D.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可知此项改革的用意是削弱宰相的相权,A、B两项是削弱地方政府的权力,C项是削弱中央将领军权,D项正是将相权分割的措施,故D项符合题意。

第9题:

每个朝代的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形式,唐代以唐诗著称,宋代和元代以()和()著称。


正确答案:宋词;元曲

第10题:

唐太宗李世民规定,谏官可以随宰相入朝议事,谏官事实上已进入了唐代中央政权的决策层。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唐初重视法律制度建设
  • B、唐初明确划分官员职责
  • C、唐初重视选官制度建设
  • D、唐初注重监察制度建设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