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513年,晋国铸造铁鼎,并在鼎上铸上范宣子所制定的“刑书”,公之于众,这件事引起了孔子的责难。孔子说:“晋国将因为这次铸刑鼎而灭亡了。原因是铸造刑鼎,让老百姓从鼎上就能看到法律条文了,他们还能再尊敬那些贵人?贵贱等级没有了,还怎么治理国家呢?”公元前452-前450年,罗马陆续编订了十二个法表,镌刻在十二块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史学家认为“这是平民的胜利”。请回答: “晋铸刑鼎”与罗马镌刻“十二铜表法”意义的共同点是什么?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513年,晋国铸造铁鼎,并在鼎上铸上范宣子所制定的“刑书”,公之于众,这件事引起了孔子的责难。孔子说:“晋国将因为这次铸刑鼎而灭亡了。原因是铸造刑鼎,让老百姓从鼎上就能看到法律条文了,他们还能再尊敬那些贵人?贵贱等级没有了,还怎么治理国家呢?” 公元前452-前450年,罗马陆续编订了十二个法表,镌刻在十二块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史学家认为“这是平民的胜利”。 请回答: “晋铸刑鼎”与罗马镌刻“十二铜表法”意义的共同点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正确答案:
答:(1)①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迫切要求;②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促进农业和农民增收;③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
(2)①国家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宏观调控,利用经济(财政政策)、法律等手段,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补贴,引导和促进农业机械化。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农业机械化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发挥市场主体在农机作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其以市场为纽带发展多种形式、多个领域的农机作业服务。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拓展农机作业服务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3)①根据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格局现象,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②我国城乡二元格局是由于资源向城市、工业的过度流动引起的,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在正确把握事物因果联系基础上的自觉行动。③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国家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有利于资源要素流向农村,促进农业农村发展。④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有利于实现广大农民的利益,体现了“以人为本”、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追求。
(4)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②加大农业投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加强农村社会建设结合起来,体现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有利于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2题:

下列哪项不是软磁材料?( )

A、硅钢

B、铸造铝镍钴系材料

C、高磁导率合金

D、电工纯铁


参考答案:B

第3题:

春秋时期最早将刑书铸在铁鼎上公布的是()。

A.晋国

B.郑国

C.楚国

D.齐国


参考答案:B

第4题:

在公元前588年,为了奖赏鞍之战的有功之臣,晋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参考答案:

晋作六军,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


第5题:

我国古代史称“铸刑书”一事是指:( )

A.郑国的子产铸刑书

B.晋国的子产铸刑鼎

C.郑国的邓析作竹刑于鼎

D.晋国的范宣子铸《常法》于鼎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成文法公布活动。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把前任执政范宣子所编刑书正式铸于鼎上,公之于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史称“铸刑鼎”。这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公布成文法的活动之一。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

第6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

(1)东欧剧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试从多角度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正确答案:
答:(1)具体表现:波兰剧变;两德统一;匈牙利事件;南斯拉夫分裂等。
(2)历史原因: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苏联模式;内部原因: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旧框架,酿成危机,使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和政府脱离群众;外部原因:苏联改革的严重冲击,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第7题:

公元前513年,晋国将法律铸于鼎上,公之于众,其主持者为()

A.子产

B.赵鞅

C.荀寅

D.叔向

E.管仲


参考答案:B, C

第8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正确答案:
答:(1)①从材料一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②材料二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9题:

宋国是晋国的坚定盟友,但是,在公元前610年,晋国却率领诸侯进攻宋国,这是什么原因?


参考答案:

宋人弑其君昭公,宋文公鲍篡立。


第10题:

公元前550年晋国哪个家族遭受了灭门之祸?


参考答案:此家族是栾氏。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