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人们把理想的社会称为“大同”社会。追求“大同”,曾是一些思想家毕生奋斗的目标。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就带有明显的“大同”痕迹。从“大同”到“天下为公”属于传统文化继承中的()继承。
第1题:
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大同社会”。()
第2题:
大同是一种高于小康的社会理想。基本特点可集中概括为“天下为公”四字,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天下为公”表现在经济生活领域是公有、公作和公享:人们努力开发财富,不使其弃于地,但开发出来是作为公共所有,而不是私有,不是藏于已。人们努力创造财富,为此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以力不出于身即游乐好闲为可恶,可耻,但这样做是为公而非“为己”。人们不把工作看作谋生手段,更不是作为谋利手段。社会财富归一切社会成员公享,不但有劳动能力的人“壮有所用”,在就业和生活方面有充分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受到社会的充分照顾,“皆有所养”,未成年人的抚养、教育,也由社会予以保障,“幼有所长”。
(2)“天下为公”表现在政治生活领域是实行民主政治,没有君主、贵族、豪门的政治特权和世袭制;担任公职的人由公众推选,“选贤与能”;一切为争权夺利而进行的阴谋诡计都“闭门不兴”。在国与国之间“讲信修睦”,没有战争,也没有外来的颠覆活动。
(3)“天下为公”表现在社会生活领域则是人和人之间的友爱互助,彼此相待如亲人;一切社会成员各得其所:由于人们生活有保障和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社会秩序安定,无犯罪现象,人们对安全无任何担心。
第3题:
A、理想国
B、太阳城
C、大同社会
D、乌托邦
第4题:
《礼记•礼运》中提到的大同社会的总要求是()
第5题:
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最高理想社会是()。
第6题:
A、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B、“货力为己”
C、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D、“天下为公”
第7题:
第8题:
毛泽东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有( )
A. 求实务实的精神
B. 大同理想
C. 辩证思维传统
D. 戴季陶主义
E. 爱国主义
第9题:
如何评价“大同”、“小康”的社会理想?
第10题:
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思想萌发于儒家创始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