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思想品德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就业体制的转变和就业方式的变革,使得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5年《社会蓝皮书》指出,按照日前高校招生规模不变预侧,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比重将升至21.6%,到2030年将超过30%,以高校毕业生占青年劳动力的比例将进一步加大。但有关统计显示,每年约有25%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之前不能找到合适岗位。部分长期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其就业更趋困难。 材料二:新常态下就业结构性问题突出,

题目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就业体制的转变和就业方式的变革,使得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5年《社会蓝皮书》指出,按照日前高校招生规模不变预侧,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比重将升至21.6%,到2030年将超过30%,以高校毕业生占青年劳动力的比例将进一步加大。但有关统计显示,每年约有25%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之前不能找到合适岗位。部分长期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其就业更趋困难。 材料二:新常态下就业结构性问题突出,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应把握好宏观经济社会结构矛盾与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系。在很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的现场都会出现一个奇怪现象—某些单位的摊位前面,学生大排长龙;某些单位的摊位前面却水静鹅飞。人满为患的摊位都是国企或者大企业;而没有人排队的都是一些私企或者小企业等。还有就是,有些大学生真正上岗了,但做得却不尽如人意结合材料二,从政府和劳动者角度,为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结合材料二,从政府和劳动者角度,为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本题考查就业的措施,直接考查课本基础知识,没有难度,可根据课本知识从政府和劳动者两个角度直接回答即可。从政府角度:可从应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应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从劳动者角度可从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要积极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和个人素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创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实行的是“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试述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解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是与招生制度改革配套进行的,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和宏观调控下,经过学校推荐,毕业生自主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并逐步过渡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应该注意的问题——
(1)(政府)建立就业新机制,完善就业管理体制。
(2)(学校)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实行学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3)(政府)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阻碍。
(4)(政府)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应制定鼓励人才流动的政策,落实企业用人自主权的规定,鼓励用人单位多招聘高校毕业生;取消对接受高校毕业生收取的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政策,各级城市要放开或放宽高校毕业生就业落户规定,简化有关手续。
(5)(政府)规范就业市场秩序,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进一步加强。
(6)(学生)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第3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答案:

一是把扩大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目标,建立和完善以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增长的长效机制。政府计划部门在安排财力投资项目时,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基本目标,在财力支持、贷款担保贴息等方面,积极鼓励和扶持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重点扶持商贸、旅游、社区服务业、都市工业、非公有制企业、主辅分离企业的发展。
二是认真执行中央再就业配套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三是加大再就业培训工作力度,增强下岗失业人员的市场就业能力。
四是完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促进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形成。大力扶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发展,加快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建立覆盖所有社区,与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和培训机构相互联系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逐步消除劳动力流动的各种障碍,建立健全职业中介机构运行规则,保持良好的市场秩序。
五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劳动力顺畅流动创造良好环境。


第4题:

高校毕业生从事自由职业、短期就业等非稳定性就业被称为(),比例逐年增加。


正确答案:灵活就业

第5题:

要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项目支撑,拓展一批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持续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行动,将有需求的毕业生都组织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如何改革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


答案:
解析:
高校扩大招生后,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由于思想观念、体制和工作等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具体来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2)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
(3)切实解决非公有制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的有关问题;
(4)制订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
(5)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秩序。

第7题:

面试热点: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

【热点背景】
“就业”成为今年的高频词,既说明就业问题之严峻,又说明就业工作之重要。今年,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874万,同比增长40万;受疫情影响,让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与此同时“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高校和属地政府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压力,给他们以更多的选择空间。

【模拟试题】
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874万,受疫情影响,很多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高校和政府联合提供不断线服务,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874万,大学就业工作压力不小。这一问题关乎同学们未来的人生,关乎校园秩序和社会稳定大局。正如政府报告中指出,大学和属地政府要积极对接社会各方面资源,出实招硬招,提供不断线、全方位的毕业就业服务。

首先,我们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多途径推进应届生毕业就业安排。一方面,加大企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力度,扩大国有企业、“三支一扶”计划等企业吸纳规模和基层就业规模,鼓励大学生走向基层、走向服务岗。一方面,增加毕业生升学深造机会,可适当增加并持续推送大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以及研究生等项目招生名额,为毕业生毕业增加选择和机会。另一方面,提升网上就业服务能力,充分利用“云招聘”破解信息难题,推进优质“云招聘”,增加就业供给。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参加教育部门定期举办的云就业线上视频双选会,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领域,促进高校毕业生实习就业需求与用人单位岗位招聘需求精准对接,强化线上就业创业指导。

其次,高校及相关企业可适当延迟录用接收,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一是延长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档案、户口等在学校的保留年限,即应届毕业生身份时效。二是指导用人单位适当延长招聘时间、推迟签约录取工作、延长就业报到时间等,让高校毕业生能提前确定工作做好就业准备。

再次,我们要充分发挥创业投资作用,继续鼓励扶持自主创业。有政府牵头,社会各界支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创业孵化服务,同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通过政府补贴、政策优惠、场地供给等方式为自主创业助力。

最后,我认为,还需要强化湖北等重点地区和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不仅要做好相关思想教育和就业心理辅导,让其安心就业,更要维护好毕业生的就业权益,不得以地区人群而存在就业歧视和区别对待。与之相对的,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更要向湖北省倾斜,同样适当的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保证就业。

所以,纵然今年毕业生人数众多且受疫情影响,但是无论是目前的线上产业就业、“空中招聘会”的推进,还是各项政策倾斜,都给毕业生就业形势带来暖意。相信,通过各界的共同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强化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无论就业形势多么严峻,我们终能攻克难关,保证学生的未来和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第8题:

以下就业政策正确的是()。

A.支持毕业生到国有大型企业就业

B.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C.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开拓就业岗位

D.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新兴领域就业


参考答案:BCD

第9题:

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80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十分艰巨。我国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从劳动者自身来讲,实现就业从根本上来说在于()

  • A、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良好就业环境
  • B、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 C、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畅通就业信息渠道
  • D、提高职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

正确答案:D

第10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是为了帮助()

  • A、回到原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 B、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 C、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 D、普通应届高校毕业生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