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思想品德

图是齐白石的一幅中国画,画面两只鸡雏的“今日相争”,看似乎平淡无奇,但却题为“他日相呼”,让观者在错愕之际,恍然有所悟。该画意蕴涵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③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斗争性存在的前提基础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相互转化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题目

图是齐白石的一幅中国画,画面两只鸡雏的“今日相争”,看似乎平淡无奇,但却题为“他日相呼”,让观者在错愕之际,恍然有所悟。该画意蕴涵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③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斗争性存在的前提基础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小学美术《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上午辽宁省沈阳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高年级《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教学
2.内容:
(1)齐白石作品欣赏。
(2)介绍个人生平(齐白石1864年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小的时候砍柴、放牛……只读过一年书。成年后做雕花木匠,后来通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现代绘画史上非常有影响的中国画画家。1953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3)赏析艺术特点(他擅画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画虫一丝不苟,极为精细。尤擅画虾,水墨淋漓,生机勃勃。山水画构图新颖,极富创造精神)。



群虾(中国画)1934 (图1) 竹楼荷塘(中国画)1913(图2) 蛙声十里出山泉(中国画)1951(图3)
3.基本要求:
(1)10分钟之内讲完;
(2)讲明齐白石的生平,以及他绘画的特点;
(3)体现齐白石画的风格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
(4)配合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谈一谈齐白石的艺术成就?
2.请说一说你为什么用设疑导入?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教师创设问题“他,留着长长的胡须,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艺术家。画花鸟虫鱼是一绝,尤其擅长画虾,大家猜猜他是谁?”
学生交流回答“齐白石”,教师揭示课题: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环节二:描述分析
1.播放纪录片《百年巨匠——齐白石》片段,请学生带着问题“齐白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观看视频。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齐白石于1864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幼儿好学,但家境贫寒,仅读半年私塾,后回家务农。12岁开始学木匠,善雕花,手艺与观察力为日后拜师学习绘画打下基础。他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艺术,诗、书、画、印均有很高造诣。1953年得到“人民艺术家”美誉。
2.教师展示齐白石的花鸟鱼虫作品,提问:齐白石作品在题材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齐白石喜欢描绘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花鸟鱼虫,富有生活气息。
3.教师出示《群虾》,提问:画中共有几只虾?你觉得它们正处于怎样的环境中?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共有9只虾,三只居上,六只拥于下,头皆朝左下方,虽未画水,却令人感觉到群虾在水中活泼、灵敏、机警地游动着,很有生命力。
4.教师展示现实中的虾的图片和齐白石作品《群虾》,并提问:《群虾》和现实中的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群虾》是根据现实中的虾创作的,但是比现实中的虾简约,寥寥数笔,把虾的神态刻画在纸上,比现实中的虾更加生动传神。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5.教师出示笔墨技法示意图,请学生对比观察:画家用了怎样的笔法和墨法来表现虾的形体和神态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画家以淡墨画虾的身体,浓墨画虾的眼睛。中锋画虾螯和须,侧锋画身体。并且以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虾的前后位置。
教师追问:使用这样的笔墨对画面表现有什么帮助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抓住了虾的特点,把虾的特点表现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虾身健劲有形,姿态各异,长臂钳重叠交叉,繁多的长须和成排的小腿,无一累赘,活灵活现,特别是薄壳包裹躯体的半透明感,神完气足,形神兼备。比现实中的虾更增加了趣味感。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味。
环节三:总结解释
师生共同归纳齐白石花鸟画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
艺术特点:齐白石擅画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尤擅画虾,水墨淋漓,生机勃勃。题材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象,有生活气息。用笔灵活多样,墨色变化丰富。
欣赏方法:可以从题材、笔墨、意味等角度对其作品进行赏析。
环节四:欣赏评价
教师展示作品《竹楼荷塘》、《蛙声十里出山泉》,请学生选择一幅喜爱的作品,4人一小组,从题材、笔墨、意境三个角度试着赏析作品,并扮演解说员向其他同学介绍作品。
学生回答后,教师做出总结:
1.《竹楼荷塘》中,荷塘中荷花绽放,荷叶连连,一座竹楼静静地伫立在其中,藏于大山之后,小巧且典雅;整幅画面以青、蓝色调为主,而小楼艳丽的楼顶,又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在这幅画里,远近的荷花大小与墨色都不一致,随意点染,错落有致,这样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荷塘的深远。
2.《蛙声十里出山泉》中,画家用简略的笔墨描绘了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的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却使人有如闻蛙声之感,伴随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诗情画意榫凿相吻,水乳交融,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魅力。
这两幅都是山水画,用笔大气磅礴,用色纯净明丽,意境深幽。充满想象力,趣味盎然,一代大师以儿童般好奇的眼光观察世界,并在作品中表现童真与童趣。
环节五:小节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齐白石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并从中总结出他对于生活的热爱。
2.课后把齐白石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听,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尝试临摹一幅齐白石的花鸟画作品。
【板书设计】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艺术特色:取材于生活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生动有趣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齐白石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齐白石是一个诗、书、画、印都成就很高的艺术家。他会做诗,书工篆隶,行书古朴而洒脱,篆刻自成一家风格鲜明。绘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所不能。尤其花鸟画最佳,最擅长画虾,画的虾活灵活现。他的作品多来源于生活,多是寻常可见的花卉、蔬果、虫鱼,并能抓住物象最本质特点,所以他的绘画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代表作品有《蛙声十里出山泉》、《群虾》、《牵牛花》、《牡丹》、《白石诗草》等。
2.请说一说你为什么用设疑导入?
【参考答案】
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并且对接下来所讲的内容产生兴趣。设疑导入以一种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不自觉的融入了课堂之中。所以在上课之初,我选择了设疑导入。通过提问学生“有一位家喻户晓的画家,擅长画虾,大家猜猜他是谁?”既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又符合他们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

第2题:

中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画和西洋画都很有造诣,尤其以画马闻名,代表作是《群马图》。

  • A、刘海粟
  • B、张大千
  • C、徐悲鸿
  • D、齐白石

正确答案:C

第3题:

我国著名中国画家齐白石擅长表现的题材是()。

A.鹰

B.鱼

C.螃蟹

D.虾


参考答案:D

第4题:

中国画《奔马》的作者是()。

  • A、黄宾虹
  • B、徐悲鸿
  • C、齐白石
  • D、吴昌硕

正确答案:B

第5题:

中国画《愚公移山》不是()画家的作品。

  • A、徐悲鸿
  • B、齐白石
  • C、李可染
  • D、范曾

正确答案:B,C,D

第6题:

齐白石的中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描写的是()。

A.青蛙
B.牛蛙
C.蝌蚪
D.树蛙

答案:C
解析:

第7题:

中国画的画面形式有()、()、()、长卷等。


正确答案:立轴;横轴;斗方

第8题:

中国画《愚公移山》不是()画家的作品。

A.徐悲鸿

B.齐白石

C.李可染

D.范曾


参考答案:B,C,D

第9题:

齐白石一生中化的最后一幅画是什么?


正确答案:齐白石一生中化的最后一幅画是牡丹

第10题:

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名作(),是以五段连续的画面来构成一幅长卷,主要人物在不同的画面中多次出现,形成一幅运动的图景。

  • A、《清明上河图》
  • B、《韩熙载夜宴图》
  • C、《洛神赋图》
  • D、《匡庐图》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