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本科)

大志在与社会工作者初次面谈时说,与结婚3年的妻子经常吵架,希望社会工作者协助改善夫妻关系,还要求社会工作者切勿告诉其他人。这次面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宜采用的面谈技巧有()。A、限制B、专注C、倾听D、同理心E、对质

题目

大志在与社会工作者初次面谈时说,与结婚3年的妻子经常吵架,希望社会工作者协助改善夫妻关系,还要求社会工作者切勿告诉其他人。这次面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宜采用的面谈技巧有()。

  • A、限制
  • B、专注
  • C、倾听
  • D、同理心
  • E、对质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C,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16年)在一次面谈中,服务对象向社会工作者老宋抱怨,他妻子最近工作太忙,经常晚归,孩子也没有时间管,家务也没时间干,他感觉妻子越来越不爱这个家,吵了几次也没用,现在就想马上离婚,根据认知行为理论,老宋适宜的做法包括()。

A.鼓励服务对象探索自己具备的人格特点和优缺点
B.鼓励服务对象改变夫妻交流方式并观察妻子的变化
C.要求服务对象记录下每次与妻子吵架时自己的想法
D.协助服务对象觉察“妻子不爱这个家”这一想法的非理性部分
E.帮助服务对象反省儿时亲子互动经验对现在夫妻沟通方式的影响

答案:B,C,D
解析:
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关系中,作为教育者要训练服务对象运用认知行为理论与技巧来检验自己的认知,训练修正其不当行为。须完成以下任务:①澄清内在沟通。协助服务对象觉察自己的想法及自我对话,了解在这些想法和对话背后所隐藏的错误的、非理性的认知。②向服务对象解释认知行为模式的运作方式,帮助服务对象学习运用ABC情绪理论治疗模式,解释前置事件与行为结果之间的关系,确认造成情绪问题的错误认知,协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认知,逐步学习正确的行为。③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服务对象按照认知治疗模式的要求,逐步完成社会工作者指定的任务,记录结果,以便从中找出错误认知,并进一步挑战和改变错误认知和错误的自我对话。④帮助服务对象实现经验学习。经验学习强调服务对象不仅要在认知层面改变错误认知,更要在建立正确认知的同时,在行动上与正确认知保持一致。⑤尝试使用逆向操作。逆向操作是让服务对象提前面对其所担心的行为或情境,让服务对象的焦虑提前发作,在提前体验焦虑情境的过程中澄清错误认知。⑥运用动态思考和存在的深思。动态思考的前提是强调知识是客观的,思考的过程就是要经过反复思考和验证最终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第2题:

自从老吴下岗后,整日酗酒,与妻子张女士恶意吵架,每次吵架后,妻子都会在孩子面前哭泣。不久,张女士发现孩子开始变得孤僻、不爱说话,成绩一落千丈。张女士非常担心,于是找到社会工作者小董求助,根据家庭系统理论,小董应该帮助张女士( )。

A.改善与丈夫的关系
B.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C.明确与孩子的界限
D.调整孩子与丈夫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如果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活动的焦点集中在家庭夫妻关系的改善上,这样的服务活动就属于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关注夫妻角色学习的,就可以运用行为学习理论作为指导;如果注重夫妻沟通交流方式改善的,就可以运用家庭系统理论;如果强调夫妻平等关系的,可以采用性别视角。

第3题: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面谈时有如下对话。服务对象:“我和妻子的关系很差,最近在想要不要离婚。”社会工作者:“哦。”服务对象:“我们结婚好几年了,开始时关系很好,但是近这半年就越来越差。”社会工作者:“哦。”服务对象:“半年前我开始失业,一直找不到工作,她就经常骂我没出息。”社会工作者:“你失业这半年来,和妻子关系越来越差,尤其是她经常骂你没出息,你觉得她不理解你的苦衷……”这段对话中,社会工作者使用的技巧是:

A.对质
B.对焦
C.建设
D.同理心

答案:D
解析:
同理心:即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与能力,包括情绪同理和角色同理。社会工作者设身处地体会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理解他的想法和要求,使用的是同理心的技巧。对质即工作者发觉案主的行为、经验、情感等有不一致的情况时直接发问或提出疑义的技术。故A选项错误。对焦即将游离的话题、过大的谈论范围,或同时出现的多个话题收窄,找出重心,并顺其讨论。故B选项错误。建议即工作者对案主的情况、问题有所了解和评估后,提出客观、中肯、具有建设性和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意见,C选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第4题:

小华第一次到机构与社会工作者面谈时,社会工作者向小华介绍了自己的姓名、所从事的工作、个人专长、将怎样提供服务等,社会工作者面谈时使用了()技巧。

  • A、沟通
  • B、倾听
  • C、同感
  • D、主动介绍自己

正确答案:D

第5题:

大志在与社工初次面谈时说,与结婚三年的妻子经常吵架,希望社工协助改善夫妻关系还要求社工切勿告诉其他人。该面谈过程中,社工宜采用的面谈技巧有()

  • A、限制
  • B、专注
  • C、倾听
  • D、同理心
  • E、忠告

正确答案:B,C,D

第6题:

与服务对象初次接触后,社会工作者小李来到其居住的社区,向居委会了解其家庭和生活状况,并拟定了一份初次面谈提纲。小李的做法属于()。

A:接案准备
B:接案面谈
C:面谈安排
D:问题界定

答案:A
解析:
为了顺利进行接案会谈,接案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两方面:(1)一是事先研读服务对象资料,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二是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三是走访社区,通过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了解服务对象个人和社会处境两方面的情况;四是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特殊事项而需要谨慎小心处理。(2)在资料准备和了解服务对象来源与类型的基础上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题中小李的做法正属于接案准备。

第7题:

社会工作者在进行夫妻关系调解中发现,丈夫抱怨妻子整天唠叨太烦人,妻子则说她唠叨是因为丈夫总是忙于工作,很少顾家。此时,社会工作者应该( )。

A.与妻子沟通,希望她首先改变
B.与丈夫沟通,希望他首先改变
C.协助夫妻俩探讨行为的意义和感受
D.制止夫妻俩的冲突

答案:C
解析:
如果家庭社会工作的服务焦点集中在家庭夫妻关系的改善上,这样的服务就是属于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像婚姻辅导、家庭暴力的干预等都是常见的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题中夫妻之间关系存在问题,丈夫抱怨妻子唠叨,妻子抱怨丈夫不顾家,那么此时社工就应协助双方一起探讨双方行为背后的意义及双方的感受。

第8题: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面谈时有如下对话:服务对象:“我和妻子的关系很差,最近在想要不要离婚”。社会工作者:“哦”。服务对象:“我们结婚好几年了,开始时关系很好,但最近这半年就越来越差”。社会工作者:“哦”。服务对象:“半年前我开始失业,一直找不到工作,她就经常骂我没出息”。社会工作者:“你失业这半年来,和妻子的关系越来越差,尤其是她经常骂你没出息,你觉得她不理解你的苦衷……”这段对话中,社会工作者使用的技巧是()。

A:对质
B:同理
C:建设
D:对焦

答案:D
解析:
对焦属于个案工作技巧会谈中的引领性技巧。社会工作者将服务对象偏离的话题或者宽泛的讨论收窄,集中讨论焦点。

第9题:

李先生,32岁,家教比较传统,父母都是专科毕业。自述与妻子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两人感情一直很好,妻子贤慧,与自己父母的关系融洽。结婚一年知道妻子有过短暂婚史后两人开始吵架。李先生觉得自己仍然爱着妻子,却无法原谅妻子对自己隐瞒实情,他曾想过离婚,但是遭到父母和挚友的反对。为此李先生的想法经常反复,常常无法控制内心产生的无名之火,妻子也为此痛苦不堪,两人的感情深受影响。妻子表示“如果丈夫想离婚,自己不会反对,只希望给双方机会,再努力一下,毕竟和谐的婚姻来之不易。”丈夫内心充满困惑,前来咨询,希望挽救自己的婚姻。该案例中,咨询师需要做的工作有()。

  • A、确定咨询的目标
  • B、确定需要先行解决的问题
  • C、进一步了解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
  • D、与求助者建立良好信任关系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单选题
社会工作者小刘与一对争吵的中年夫妻进行了面谈。面谈中,小刘得知夫妻两人一直感情不错,但近半年来妻子经常抱怨身体不舒服,时常感到疲劳无力,去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严重的疾病,见丈夫对自己的抱怨反应不大,妻子越发觉得丈夫不关心自己,就常常发火,对很小的事情都不能容忍。从这些信息来看,小刘初步判断妻子很可能是进入了()。
A

逆反期

B

情绪爆发期

C

敏感期

D

更年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