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科)

下列关于蒙台梭利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贡献的描述不正确的有()。A、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B、发明了“恩物”C、强调感官教育D、创办了“儿童之家”

题目

下列关于蒙台梭利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贡献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 A、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 B、发明了“恩物”
  • C、强调感官教育
  • D、创办了“儿童之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称“内在潜力”)。
蒙台梭利认为,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生命力量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
(2)儿童是发展着的个体,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前一个阶段的充分发展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的发展是以前各个阶段充分发展的积累和延续。
(3)儿童发展的阶段性。
教师和父母必须随时留心观察儿童的实际生活及其表现,发现和把握儿童在各个阶段出现的这种心理现象,并及时地进行引导、帮助和鼓励,否则将对儿童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缺陷,因而埋没其某些特殊才能。
(4)感觉教育。
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5)纪律教育。
蒙台梭利批评传统教育理论把纪律仅仅看作是“维持教育和教学的外部秩序的手段”,从而制定出一整套威胁、监视、惩罚、命令和禁止的方法,以压制儿童天生的“野蛮的顽皮性”。
(6)教师。
蒙台梭利学校则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儿童全神贯注地从事各自的“工作”,独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发展;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
(7)课程组织结构。
蒙台梭利的课程组织结构是按照领域进行的。为3~6岁儿童设计的蒙台梭利学习环境分为四个基本领域:实际生活领域、感觉领域、语言领域、数学领域。此外,音乐、艺术、运动和戏剧等也包括在蒙台梭利课程中。

第2题:

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宗旨:提供“有()的环境”。

A设计

B结构

C准备

D组织


参考答案:C

第3题:

蒙台梭利的作品有()

A.《论学前儿童的玩具》

B.《论儿童的学前教育》

C.《蒙台梭利方法》

D.《童年的秘密》


正确答案:CD

第4题:

福禄培尔与蒙台梭利幼教理论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在教育内容,方法上,福禄培尔倡导“游戏”“恩物”作业(绘画、纸工、手工),认为游戏是幼儿自我表现的最高形式,强调应通过游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蒙台梭利则主张“工作”、自我教育、感官教育(包括读、写、算的练习)、实际生活练习等,认为工作是幼儿特有的有价值的活动,反对有想象活动的游戏及玩具,否定了创造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福禄培尔要求组织集体教学,蒙台梭利则主张个别活动,单独学习。
(3)在教师作用问题上,在福禄培尔的幼儿园里,教师被视为“园丁”,须承担对幼儿的关心、指导乃至教学(如“恩物”的演示、说明)的职责;而在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中,教师由主动转向被动,被称为“指导者”,只是承担指导、引导及环境保护、看护的责任。


第5题:

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对学前教育理论有重要影响,著有《蒙台梭利教育法》、《林哈德与葛笃德》等书。()


参考答案:错误

第6题:

蒙台梭利学院是俄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机构。()


参考答案:错误

第7题:

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是以意大利教育家()在小城瑞吉欧艾米利亚的学前教育实践和理论为核心而形成的.

A蒙台梭利

B马拉古齐

C马基雅维利

D马雅斯基


参考答案:B

第8题: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它是“儿童之家”的重要特色,也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一大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正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这时加强相应的教育,可以不失时机地使感官得到最充分的发展。通过感官的训练,有利于发展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辨别力,从而使幼儿智力得到发展。为了使儿童的感官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她在“儿童之家”里对儿童进行了各种感官教育。

第9题:

苏联的学前教育机构多采用蒙台梭利和福禄培尔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

第10题: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是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及其实践进行论述。


答案:
解析: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曾被罗马大学聘任为该校附属精神病诊所的助理医生,主要治疗对象为低能儿童。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7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她将使用于低能儿童的教育方法经过适当的修订,运用于正常儿童,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注意。除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外,她的主要著作有《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智》等。 (1)蒙台梭利的儿童心理发展观
蒙台梭利对儿童心理有深入的研究,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四个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显著特点。
第一,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她认为人类有两个“胚胎”期:一个是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可称为“生理的胚胎期”;另一个则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的(或称精神的)胚胎期”,具体表现在从出生到3岁的婴幼儿阶段。
第二,心理具有吸收力。蒙台梭利认为婴幼儿具有一种下意识的感受能力与特殊的鉴别能力,简称“吸收心理”。也就是说,儿童有一种自动成长的冲动。
第三,具有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也有各种敏感期,在发展过程中也经过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某种心理的倾向性和可能性显示出来,过了特定的时期,其敏感性则会消失。
第四,发展具有阶段性。第一阶段:0—6岁,是儿童个性形成的最重要时期;第二阶段:6—12岁,是儿童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有意识地学习时期;第三阶段:12—18岁,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索事物,能进行像对成人那样的宣传教育。
(2)蒙台梭利教育的目的和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生命的法则”,帮助儿童发展生命,使每个儿童具有的天赋潜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根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使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然地表现,幼儿的学习应是自愿的,非强制性的,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儿童提供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环境,帮助儿童实现自我教育。具体的教育原则有:①环境教育原则。蒙台梭利非常重视环境的创设,即为儿童提供一种有准备的环境。所谓有准备的环境,就是一套经过组织及协调的材料或玩具,用来促进儿童有效的学习。②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者原则。
(3)课程内容
蒙台梭利根据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主要为儿童确立了下列教育内容:
第一,感觉教育。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她教育实验的主要内容。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遵循着一定的原则:一是循序渐进原则。照顾儿童
的个别差异,把感觉教育同读、写、算的教学结合起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二是自我教育的原则。她提倡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自我选择、独立操作、自我矫正。
第二,语言教育。蒙台梭利的语言教育包括口头语言训练和简单的书写活动。她认为,书写应先于口语训练。
口头语言训练通过为儿童提供阅读教材和交谈两种形式进行。阅读材料由清晰的书写好的单词和短语纸片与卡片组成,还有大量的玩具。
第三,纪律教育。纪律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她为学前儿童设计的重要课程内容。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纪律在本质上是积极的、活动的、主动的、内在的和持久的,而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外在的和暂时的。纪律就意味着自由。但是,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的自由概念,并不是放任自流,或让儿童任意妄为,而是有范围和限度的。
儿童怎样能获得纪律?蒙台梭利认为,“纪律必须通过自由而获得。”“当一个人是自己的主人,在需要遵从某些生活准则的时候,他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可以称他是守纪律的人。”
第四,数学入门教育。这包括:数数,数字练习,用书写符号表示数,数的记忆练习,从1到20的加减乘除法,10以上的算术运算等。针对不同的内容,蒙台梭利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