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科)

试述儿童佝偻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题目

试述儿童佝偻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佝偻病系因缺乏维生素D所致,因此又称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由于维生素D缺乏,使体内的钙磷不能正常吸收与利用,从而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
病因:接触日光不足、生长过快、疾病的影响、钙的吸收利用障碍。
措施:(1)预防先天性佝偻:胎儿于出生前的3个月内,要从母体摄取大量的钙,供骨骼钙化。因而孕母要经常晒太阳,饮食要含钙丰富。
(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宜,是理想的钙的来源。及时添加蛋黄、肝泥、菜泥等辅食,可提供一定的维生素D。
(3)多晒太阳:多带小儿在户外活动,常晒太阳。多在户外活动,尽量使阳光直射在皮肤上,但应避免暴晒。
(4)补充维生素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1.静脉炎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1)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强的药物。
(2)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或留置时间太长,引起化学性或机械性局部炎症。
(3)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预防措施:
(l)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有计划进行静脉穿刺,由远端开始。
(3)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应先用生理盐水引导注射,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血管。
(4)严禁药物外溢。
(5)必要时施静脉冷敷。
(6)选用优质的留置针。

第2题:

试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维生素D缺乏造成肠道吸收钙、磷减少和低血钙症,以致甲状旁腺功能代偿性亢进,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以动员骨钙释出,使血清钙浓度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但甲状旁腺素同时也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磷,使尿磷排出增加、血磷降低,骨样组织因钙化过程发生障碍而局部堆积,成骨细胞代谢增生、碱性磷酸酶分泌增加,临床即出现一系列佝偻病症状和生化改变。

第3题:

试述引起变压器火灾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主要原因:
①绕组匝间、层间或相间绝缘损坏发生短路,造成绕组发热、燃烧,使绝缘油体积膨胀并分解,产生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一定比例时,遇火花会发生燃烧和爆炸。
②铁芯间绝缘或铁芯与夹紧螺栓间绝缘损坏,引起涡流损耗增加,温度上升,可使绝缘油分解燃烧。
③绕组及分接头引线连接点接触电阻过大引起高温起火。
④绝缘油老化、变质、杂质过多,引起耐压等级下降,发生闪弧。
⑤变压器渗漏油引起油面下降,散热作用减少引起绝缘材料过热和燃烧。
⑥变压器外部线路短路,严重过负荷而保护又拒动,也会引起内部起火、爆炸。
措施:
①按期进行检修及预防性试验,测试绝缘电阻,直流电阻,进行油质化验,发现缺陷及时处理。
②装设防爆管和温度保护装置,注意检查油位。
③合理配置继电保护装置。
④合理设计和安装,变压器应有防火措施,要具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应设置挡油设施或储油池,必要时与其他设备间设置防爆墙。

第4题:

试述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及发病的高危因素?


正确答案:(1)妇女平均寿命普遍延长,内膜癌好发年龄的妇女增多及雌激素使用较广泛,因此本病发病率上升。(2)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有:年龄50岁以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育,绝经晚,患卵巢颗粒细胞瘤及接受外源性雌激素等。

第5题:

试述山羊痢疾发病原因、症状及防治?


正确答案:此病由痢疾杆菌引起,主要危害出生1周龄左右的羔羊。症状:病菌侵入后,羊只精神极度不振、食欲消失、毛蓬松而背拱起、拉稀;粪便先为灰白和淡黄色,后变为红色和褐色,粪中含有气泡并有恶臭。病初体温微升,末期降到常温以下。常在2-3天内死亡。治疗:①经常发生的地区对母羊要注射痢疾菌苗。要注射2次,第一次在产前20-30天,于左股内侧皮下注射2毫升,第二次在产前10-20天,于右股内侧皮下注射3毫升;②羔羊出生后12小时内开始服氯霉素预防,每天1-2次,每次0.15-0.2克,连用3天;③可用氯霉素、复方黄连素等药物(用量详见说明书)治疗;④用捣碎的大蒜头50克,烧酒500克浸泡10,加3倍水,每头羔羊每次灌服1食匙,灌2-3次即可。

第6题:

试述温室草莓产生畸形果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原因:
(1)品种。品种本身育性不高,雄蕊发育不良,雌雄器官育性不一致,导致授粉不完全而产生畸形果。如达娜等品种,易出现雄蕊短,雌蕊长现象,花粉粒少而小,发芽力差,因而易发生畸形果。
(2)访花昆虫。保护地内蜜蜂等访花昆虫少或由于环境影响,花朵中花蜜的糖分含量低不能吸引昆虫传粉,授粉不佳。
(3)温、湿度。高温、低温或高湿都可引起畸形果。开花授粉七,温度超过花粉发育不良;温度在可导致花托变黑;高湿则影响花药开裂,且引起水滴冲刷柱头。
(4)花期喷药。花期喷药能冲刷柱头,特别当日开的花更严重,不但妨碍授粉,而且还会妨碍访花昆虫,导致畸形果率提高。
对策:
(1)选用育性高的品种。在丽红、春香、宝交早生、红衣等品种中,以保交早生育性最好。授粉品种选择花粉量丰富的春香等与主栽品种混栽,配置比例应占
(2)棚内养蜂。保护地栽培的草莓花期早,前期自然出现的访花昆虫少,因而最好在棚内放养蜜蜂,每标准棚5000只左右,可使授粉率达100%放蜂时间为上午8-9时和下午3-4时。
(3)控制温、湿度。开花坐果期应经常通风排湿、降温。白天温度一般保持在20-28夜间保持在6-70C,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下。采用无滴膜扣棚,防止水滴冲刷柱头。
(4)疏花蔬果。疏除次花和畸形小果,可明显降低畸形果率,且有利于集中养分,提高单果重或果实品质。
(5)减少用药。采用无病毒苗,地膜覆盖等农业措施,尽量不用药或减少用药。病虫严重时应在花前或花后用药,开花期严禁喷药,必要时将蜂箱搬出后用烟剂处理。
(6)人工授粉。花期中午11-12时是花要开裂高峰期,采用人工微风辅助授粉(如扇子煽等),效果良好。

第7题:

试述CRI的产生原因及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引起CRI的疾病中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慢性间质性肾炎(包括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症、全身性红斑狼疮等也是较为常见的原因;此外,肾动脉狭窄、多囊肾、肾结核、肾结石、前列腺肥大、肿瘤等也可引起CRI。虽然原因不同,但共同的发病机制是大量肾单位被破坏,残存的、有功能的肾单位太少,肾脏不能维持正常功能。

第8题:

试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原因,主要表现及家庭防治。


参考答案:
佝偻病是由于婴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的原因:①晒太阳少。②吃乳、蛋、肉少。③长期腹泻。④生长发育较快。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的主要表现:
初期(早期):早期没有特殊症状。逐渐出现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哭闹、夜惊;汗多有酸味;多汗刺激头皮而摇头、枕秃等。
活动期(激期):轻按颅骨有“乒乓球”样的感觉,头型变成“方颅”;佝偻病串珠;严重者,在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手、足镯;“鸡胸”;膝内翻(“0”形)或膝外翻(“X”形)样下肢畸形。出牙晚,牙齿不齐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的家庭防治:
① 加强户外活动,多带婴儿晒太阳。
② 多吃瘦肉、蛋黄、奶及奶制品、海产品、虾皮、豆类、叶菜类蔬菜。
③ 按规定服用鱼肝油,补充维生素D。
④ 指导合理喂养,要按时添加辅食。

第9题:

试述造成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体内缺铁的原因:1、先天储铁不足;
2、饮食中铁的摄入量不足;
3、生长发育过快;
4、疾病的影响。
预防:
1、注意孕母的营养,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2、合理喂养婴儿,子出生后满3个月,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注意纠正幼儿偏食的习惯
3、及时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4、有钩虫病要进行驱虫治疗;
5、早产儿、双胎儿可补充铁剂。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温室草莓产生畸形果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原因:
(1)品种。品种本身育性不高,雄蕊发育不良,雌雄器官育性不一致,导致授粉不完全而产生畸形果。如达娜等品种,易出现雄蕊短,雌蕊长现象,花粉粒少而小,发芽力差,因而易发生畸形果。
(2)访花昆虫。保护地内蜜蜂等访花昆虫少或由于环境影响,花朵中花蜜的糖分含量低不能吸引昆虫传粉,授粉不佳。
(3)温、湿度。高温、低温或高湿都可引起畸形果。开花授粉七,温度超过花粉发育不良;温度在可导致花托变黑;高湿则影响花药开裂,且引起水滴冲刷柱头。
(4)花期喷药。花期喷药能冲刷柱头,特别当日开的花更严重,不但妨碍授粉,而且还会妨碍访花昆虫,导致畸形果率提高。
对策:
(1)选用育性高的品种。在丽红、春香、宝交早生、红衣等品种中,以保交早生育性最好。授粉品种选择花粉量丰富的春香等与主栽品种混栽,配置比例应占
(2)棚内养蜂。保护地栽培的草莓花期早,前期自然出现的访花昆虫少,因而最好在棚内放养蜜蜂,每标准棚5000只左右,可使授粉率达100%放蜂时间为上午8-9时和下午3-4时。
(3)控制温、湿度。开花坐果期应经常通风排湿、降温。白天温度一般保持在20-28夜间保持在6-70C,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下。采用无滴膜扣棚,防止水滴冲刷柱头。
(4)疏花蔬果。疏除次花和畸形小果,可明显降低畸形果率,且有利于集中养分,提高单果重或果实品质。
(5)减少用药。采用无病毒苗,地膜覆盖等农业措施,尽量不用药或减少用药。病虫严重时应在花前或花后用药,开花期严禁喷药,必要时将蜂箱搬出后用烟剂处理。
(6)人工授粉。花期中午11-12时是花要开裂高峰期,采用人工微风辅助授粉(如扇子煽等),效果良好。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