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本科)

西周在礼、刑的使用上,贯彻了“礼不下庶人,()”的特权原则。

题目

西周在礼、刑的使用上,贯彻了“礼不下庶人,()”的特权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法治的基本特征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参考答案:错误

第2题: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先秦立法、司法的重要原则。()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3题:

下列说法中,符合西周“礼治”原则的有()

A.男女有别

B.礼不下庶人

C.亲亲、尊尊`

D.刑不上大夫


参考答案:AC

第4题:

对于西周时期礼与刑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出于礼,入于刑
B.礼不下庶人
C.刑不上大夫
D.六礼


答案:A,B,C
解析:
解析:六礼为婚姻制度的范畴。

第5题:

礼治的基本特征是()礼不下庶人

A.刑过不避大臣

B.礼不下庶人

C.法不阿贵

D.刑不上大夫


参考答案:BD

第6题: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西周立法、司法的重要原则。()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关于“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含义,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礼对于庶人就没有约束力 B.礼主要是为贵族制定的 C.贵族犯罪不受刑事处罚 D.刑主要是为庶人制定


正确答案:BD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表达了封建社会中礼与法的阶级性。在封建社会中,礼是阶级地位的象征,是为贵族制定,约束其行为的。刑才是为平民百姓制定,约束其行为的。故选BD。

第8题:

西周时期,礼的作用是()。

A.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B.亲亲,尊尊

C.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D.长长,男女有别


参考答案:C

第9题:

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西周时期因地、因时制宜的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A.五刑之疑有赦B.刑罚世轻世重C.明德慎罚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正确答案:B
周初针对封国的具体情况实行区别用刑,确立了“刑新国,用轻典;刑乱国,用重典;刑平国,用中典”的“三国三典”原则,这种以具体国情确定用刑之轻重缓急的政策.对于稳定和巩固统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也成为后世治国的重要原则。《吕刑》中也有“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的记载,即主张结合犯罪的主客观情势权衡量刑,不可一味地从轻或从重。可见,选B项。A项表述反映的是罪疑从轻、罪疑从赦的原则。C项表述的是西周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而不是定罪量刑原则。D项表述的是西周时期同罪异罚原则。

第10题:

(一)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

《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孔颖达疏:“礼不下庶人者,谓庶人贫无物为礼”;“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犯罪之目也”,“非谓都不刑其身也,其有罪则以八议议其轻重耳。”


答案:
解析:
(1)这段文字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礼与刑的适用及其关系问题。
(2)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礼仪规范不适用于庶人,如何处刑不适用于大夫及大夫以上的贵族。孔颖达解释道:礼仪规范不适用于庶人,因为贫贱的庶人没有贵族能够享受的礼仪;如何处刑不适用于大夫及大夫以上的贵族,因为制定的五刑中科条三千没有设定有关大夫的犯罪,并不是说大夫及大夫以上的人犯罪不处刑,只不过犯罪后根据八议来确定其罪行的轻重罢了。
(3)所谓“礼不下庶人”,首先,制定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整社会的宗法等级秩序,不同的社会关系适用不同的礼进行调整,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适用不同等级的礼;各级贵族享有的礼,庶民百姓不得享用。其次,各级贵族的活动主要靠礼进行规范,而庶人之类的普通民众则用刑罚来威慑。由于礼本身是一种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因此,“礼不下庶人”绝不是说礼的规范对庶人没有约束力。所谓“刑不上大夫”,首先,刑罚的制定主要不是针对大夫以上各级贵族,而是为了防范庶人以下的平民百姓。其次,不同社会等级的人实行同罪异罚,大夫以上各级贵族违法犯罪,一般不适用于普通平民百姓使用的刑罚。所以,大夫以上贵族犯罪不适用一般刑罚,而并非一律不使用刑罚。当然贵族作为特权阶层在使用刑罚时,适用“八议”之法,实行临时决议减免,这体现了特权法的性质。
(4)“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不仅是西周“礼治”的特点,也是指导西周立法、司法的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