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本科)

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制度有哪些规定?

题目

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制度有哪些规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意义具有下列有利于()。

A.实现司法公正

B.减少上诉率

C.提高诉讼效率

D.实体解决


参考答案:ABCD

第2题: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种类有哪些?


答案:
解析:
[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8条第1款的规定,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包括:(1)物证;(2)书证; (3)证人证言;(4)被害人陈述;(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6)鉴定意见;(7)勘验、检查、辨认、侦 查实验等笔录;(8)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第3题:

证据裁判原则在民事诉讼中有哪些例外情形?


参考答案:

(1)在民事诉讼中,不仅基于当事人的实体处分权而设置有自认的规定,而且,基于辩论原则,对于当事人没有明确争论的事实还实行拟制自认制度。人民法院可以依据当事人有效的自认直接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作出裁判。(5分)
(2)民事诉讼中,还存在大量的推定。对于法律推定的事实,人民法院无需当事人举证,可以直接依据推定规则认定事实。(5分)


第4题:

简述民事诉讼中证据的种类。


正确答案: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中证据的种类有: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

第5题:

在民事诉讼中对提交证据的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正确答案: 当事人必须按照人民法院在举证通知书中规定或者指定的举证期限或者当事各方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的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内不提交的,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第6题: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有哪几种?


参考答案:(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7题:

我国《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申诉制度和受教育者申诉制度,属于( )


A.刑事诉讼中的申诉制度

B.民事诉讼中的申诉制度

C.行政诉讼中的申诉制度

D.非诉讼的行政申诉制度

答案:D
解析:
受教育者申诉制度与教师申诉制度具有相同的法律性、特定性和非诉讼性。其有别于诉讼法上的申诉制度,是由行政机关依法对教师(受教育者)的申诉,根据法定行政职权和程序做出行政处理的制度。这种行政处理决定具有行政法上的效力,它与诉讼法上的申诉制度性质不同。

第8题:

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制度应遵循什么原则?意义何在?


参考答案:证据开示制度的意义:
(1)设立刑事证据展示制度有利于发现案件的客观事实,实现实体公正。
(2)设立刑事证据展示制度有利于实现控辩双方平等武装,实现程序公正。
(3)设立刑事证据展示制度,有利于节省诉讼资源,实现诉讼效率。
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原则:
(1)法定性原则。
(2)双方展示原则。
(3)非对等展示原则。
(4)公共利益豁免原则。
(5)责任原则。

第9题:

证据在诉讼中的意义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证据是公安、司法机关进行立案、侦查、起诉和审理,以及定罪判刑和正确认定事实的依据,是司法人员查明和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
(2)在刑事诉讼中,证据是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重要手段,是迫使犯罪分子认罪服法、接受改造的有力武器。
(3)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时,证据是解决发生争议案件的事实基础,人称“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充分地说明了证据的地位和作用。

第10题:

刑事证据开示


正确答案: 又称刑事证据展示,是批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双方在审判人员主持下,依法相互展示与案件事实有关联的证据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