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题目

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12元
  • B、12.5元
  • C、18元
  • D、18.75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11年,在供求一致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0元,2012年生 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供求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这种商品为8 000 件,而社会需要12 000件;同时,该国货币价值下降了20%。 试计算: (1)该商品单位价格应为多少? (2)单位商品价值与价格背离是多少?


答案:
解析:
(1)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通常有两 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当2012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时: 商品价值=10/(1+25%)=8(元) 社会需要的价值量-8×12 000=96 000(元) 不考虑货币供应变化的价格=96 00018 000=12(元) 货币贬值下单位产品价格=12/(1-20%) =15(元) (2)由(1)可知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5元,单位商品的价值为8元,则单位商品价值与价格偏离是: 价格一价值=15-8=7(元)。

第2题:

假设某国2010年M产品的总量是10万件,每件产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5元。2011年生产M产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且该国2011年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额为20000亿元,货币流通次数为4次,央行实际发行货币800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今年M商品的价格是()

A5元

B2.5元

C6元

D4元


D

第3题:

假设某国的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完全符合费雪方程式的特点,其中M表示该国的货币流通数量,P表示物价水平,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T表示交易量。该国在短期内调整前的货币流通数量M为100亿元,总交易额PT为400亿元。之后该国在短期内将货币流通数量M增力口至200亿元。

当该国短期内货币流通数量M增加后,总交易额PT为( )亿元。查看材料

A.100
B.200
C.400
D.800

答案:D
解析:
根据费雪方程式:MV=PT,可以推出PT=200×4=800(亿元)。

第4题:

假设2012年某国生产一件W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5元。2013年该国生产W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同期该国货币贬值率为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2013年W商品的价格是()

  • A、15元
  • B、12.5元
  • C、12元
  • D、10元

正确答案:B

第5题:

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B

第6题:

假设某国2015年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10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2016年货币需求量增加了20%,此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20元,现在实际执行结果让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了15万亿元,假设其他条件不变,这时该国货币贬值了(  ),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  )。

A.25%;26.7元
B.20%;26.7元
C.25%;25元
D.20%:25元

答案:D
解析:
2015年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10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2016年货币需求量增加了20%,故2016年货币需求量为10×(1+20%)=12万亿元,实际执行结果让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了15万亿.这时的货币贬值程度是(15-12)/15×100%=20%;商品的价格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成反比,故现在商品的价格是20/(1-20%)=25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第7题:

假设2012年某国生产一件W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5元。2013年该国生产W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同期该国货币贬值率为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2013年W商品的价格是()

A15元

B12.5元

C12元

D10元


B
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根据题中材料“2012年某国生产一件W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5元,2013年该国生产W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故2013年该商品的价格可以表示为:15÷(1+50%),即10元;根据题中材料“同期该国货币贬值率为20%”,可知该国售价1元的商品,货币贬值20%后的售价可以表示为:1÷(1-20),即1.25元,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2013年W商品的价格可以表示为:10×1.25,即12.5元。

第8题:

假设某国的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完全符合费雪方程式的特点,其中M表示该国的货币流通数量,P表示物价水平,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T表示交易量。该国在短期内调整前的货币流通数量M为100亿元,总交易额PT为400亿元。之后该国在短期内将货币流通数量M增力口至200亿元。

该国短期内调整前的货币流通速度V为( )。查看材料

A.1
B.2
C.4
D.8

答案:C
解析:
根据费雪方程式:MV=PT,可以推出V=PT/M,该国短期内调整前的货币流通速度=400/100=4。

第9题:

假定2012年上半年,某国一单位W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42.35元。受多种因素影响,2012年下半年该国货币价值上升了10%,且W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了20%。从理论上看,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2012年下半年W商品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较前一年的变动幅度约为()

A—9.09%

B13.6%

C12.4%

D—15.2%


B
在本题中重复出现的是“货币”,货币升值就是钱“值钱”了,货币升值就意味着商品的价格降低了,即货币币值和商品的价格成反比,因此,2012年下半年该国货币价值上升了10%,此时商品的价值货币表示就是:42.35÷(1+10%)=38.5,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价值成反比,“W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了20%”,此时商品的价值是38.5÷(1—20%)=48.125,(48.125—42.35)÷42.35×100%=13.6%

第10题:

假设2010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45元。如果2011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贬值2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7.5元
  • B、22.5元
  • C、30元
  • D、40元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