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65认知心理学

论述两种编码说(Paivio,1975)的内容?

题目

论述两种编码说(Paivio,1975)的内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双重编码说认为人类在记忆历程中有哪两种代码系统?

A、表象系统

B、知觉系统

C、言语系统

D、情绪系统


参考答案:AC

第2题:

论述桑代克联结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要点解析】桑代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采用实证主义的取向,使教育心理学研究走向了科学化的道路,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他是最早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的心理学家。(1)经典实验:猫开笼取食的实验。(2)学习的联结说:通过这类实验,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一反应(S-R)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与某种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这种刺激一反应联结主要是通过尝试错误、不断修正行为而形成的,是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形成的。学习就是通过渐进的尝试错误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桑代克的联结说又叫试误说。(3)桑代克三条主要学习定律:①准备律。学习者在进入某种情境时所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学习者如果有某种反应行为的预备性倾向,当他作出了这种行为时,他就会有满意感;假如不让他作出这种行为,他就会产生烦恼。实际体现了动机原则。②练习律。对于已经形成的某情境与某反应的联结,正确地重复这一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③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指一个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有加强或削弱作用。在对某个情境作出一个反应之后,如果伴随着一种满意的事件,那这个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就会增强,学习者以后就更可能在类似的情境中重复这一反应。反之就会减弱。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他用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取代了传统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的联结,提出了学习无须意识参与的观点,但又强调先天本性以及满意、烦恼、定势等因素的影响。桑代克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机械论和简单化,抹杀了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也把复杂的学习过程简单化了。

第3题:

分别论述“生成转换语法理论”与“生成语义说”的具体内容。


参考答案:生成转换语法理论内容:(1)在人心理内部有一个先天生成和转换语法的系统,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挥作用,从而实现了分析句子(言语的理解)和合成句子(言语的产生)。这一系统可分为短语结构语法系统和转换语法系统两部分。
(2)短语结构语法系统把短语作为句子的基本成分,即认为语言是以短语来表征的,分析句子时先将其分析为若干短语,然后再将短语分为另一些较小短语或终端成分(字词),这种分析过程称为“重写规则”。
(3)句子不仅有短语等成分,还有两种结构,一是表层结构,二是深层结构。前者指句子的形式,即各成分的构成,后者指句子的内容即意义,也就是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概念和规则。转换语法系统就负责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的转换,即在分析句子时,把表层结构转换为深层结构,而在合成句子时把深层结构转换成表层结构。转换是依照一定规则构成的,称为转换规则,包括被动、否定、疑问、概括、增加、删除等以及这些规则的复合转换。
生成语义说理论内容:(1)语言是认知过程,理解自然语言必须综合句法、语义、推理诸方面的知识才能完成。而语义是语法的基础和核心,只有语义部分才具有生成功能。
(2)深层结构就是语义表现本身,它主要包含两个主要成分:①形态成分,是由语态、否定、过去时态所组成;②命题,是由一个动词概念与一组没有秩序关系的名词概念所组成。
(3)语言的生成是语义通过语义规则转换成表层结构、再进入音系部分、最终得到语音表现的。语义规则分为词汇化规则和转换规则两种:词汇化规则就是把语义元素转化为词,如把“男性+未成年+人”转化为“男孩”;而转化规则主要是“格变语法”,即把深层结构的主事者、受事者、工具时间等具有一定格位的单位转化成表层结构的主语、直接受词、间接受词、介词等。在转化和生成语言时,使用词汇化规则和转换规则可以交替进行。

第4题:

论述两种编码说(Paivio,1975)的内容?
两种编码说把表象看成是与言语相平行和联系的两个认知系统。言语系统加工离散的语言信息;表象系统则对具体的客体或事件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转换和提取,其表征极似知觉。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可分别由有关刺激所激活,两类信息可以互相转换。Paivio(1975)曾做了一些实验,结果说明,在长时记忆中确实有视觉编码,或都说既有表象又有语言两种形式的信息编码。

第5题:

论述模式识别理论中的原型说的内容?
原型说的突出特点是,它认为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
原型不是某一个特定模式的内容复本。它被看作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这种原型反映一类客体具有的基本特征。在模式识别过程中,外部刺激只需与原型进行比较,而且由于原型是一种概括表征,这种比较不要求严格的准确匹配,而只需近似的匹配即可。当刺激与某一原型有最近似的匹配,即可将该刺激纳入此原型所代表的范畴,从而得到识别。
所以,即使某一范畴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外形、大小等方面的差异,所有这些个体都可与原型相匹配而得到识别。这就意味着,只要存在相应的原型,新的、不熟悉的模式也是可以识别的。这样,原型匹配模式不仅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而且也使人的模式识别更加灵活,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6题:

论述哥白尼日心说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要点:
1.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2.地球是运动的;
3.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4.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各依自己的轨道绕太阳转动。


第7题:

简述Paivio(佩威奥)的双重编码理论。


答案:
解析:
佩威奥提出,脑中存在表象和语言符号两种信息编码和储存系统。一是表象系统,它对具体的事物或事件信息进行编码、存储、转换和提取,其表征类似于知觉;二是言语符号系统,主要用言语听觉、抽象概念或命题形式对信息进行加工。该理论认为,语言系统直接处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同时充当非语言对象、时间和行为的符号功能。双重编码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够增强记忆和识别。该理论还定义了三种类型的加工: (1) 表征型的,语言或非语言表征的直接激活。(2)调用型的, 通过非语言系统激活语言系统或反过来通过语言系统激活非语言系统。(3)联合加工,在语言系统内部和非语言系统内部的表征的协同激活。

第8题:

“认为人的知觉存在两种系统,一是特征系统,二是客体系统”属于哪种结构优势效应的解释理论?

A、两种知觉系统说

B、自动加工论

C、推论说

D、编码说


参考答案:A

第9题:

论述模板说主要内容?
一、模板说的内容:
1)在人的长时记忆中存在刺激模式的微型复本或拷贝,即模板。它们与外部刺激模式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当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储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寻找最佳匹配,从而做出对刺激模式的判断和决策,即该刺激模式被识别了。
2)每个模板都与其它有一定意义的信息相联系,从而可以说,模板本身具有一定意义。这样,模式被识别的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意义。
二、模板说的评价:优点:应用于机器识别中。
缺点:
1)实际上,同一事物表现形态多种多样,在记忆系统中储存一对一的模板,其数量之巨大难以想象。
2)实际识别时,人类是相当灵活的,而这个理论的解释则显得有点儿笨。

第10题:

毛泽东论述到领导我们的国家可以采取的两种不同方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方法是放和收两种。
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不怕错误的议论,不怕有毒素的东西;发展各种意见之间的相互争论和相互批评,既容许批评的自由,也容许批评批评者的自由;对于错误的意见,不是压服,而是说服,以理服人。
收,就是不许人家说不同的意见,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这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而是扩大矛盾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