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35农业经济与管理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题目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下降;
(2)农产品供给出现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
(4)农业生产市场化进程加快;
(5)农业发展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6)农业从自给自足转向对外贸易依存度增加;
(7)农业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1、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呈波浪式。
2、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呈现明显的封闭性。
3、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行业上高度集中于第二产业。
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浓厚的兼业色彩。


第2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发展有哪些特点?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发展道路进行了第二次探索,对原有的城市化道路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和创新,其中,小城镇建设就是一个创举。城市化进程基本上按照“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的指导思想来进行。城市职能发生变化,都是一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和整体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第3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下降;(2)农产品供给出现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 (4)农业生产市场化进程加快;(5)农业发展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6)农业从自给自足转向对外贸易依存度增加;(7)农业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第4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正确答案: 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3、注重城市化研究;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第5题:

试述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特点对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启示。


正确答案: 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性扶持和保护力度;
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风险防范与保险机制;
加强农业科研、发展农业教育与农民培训、加快农技推广;
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允许土地合理流转;
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

第6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⑴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加;
⑵城市职能发生变化;
⑶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第7题:

简述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哪几种形式,它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形式:
(1)“龙头”企业带动型
(2)市场带动型
(3)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
(4)中介组织带动型
(5)龙头企业
它的特点:
(1)呈“龙”形组织结构
(2)现代科学技术导入农业
(3)重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4)引入现代农业的组织与管理模式。

第8题:

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刑事犯罪的主体特点。


参考答案:

(1)青少年犯罪增多,犯罪年龄降低。
(2)女性犯罪成员总数中的比重趋增。
(3)流动人口犯罪突出,闲散人员犯罪增多,职业犯罪比重上升。


第9题:

美国农业发展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有何启示?


正确答案: 1.政府应加大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风险防范与保险机制。
3.发展农业教育与科技进步。
4.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
5.必须着眼于加快建立农业保护体系。

第10题:

印度的农业发展和布局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印度共和国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297万多平方公里。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平原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强,山地只占四分之一,高原占三分之一,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0米。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在热带季风气候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社会条件方面,印度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充足。印度历史悠久,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还在历史的早期,印度的农业就较发达,精美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如丝绸、棉布、毛织品、颜料、香料等远销欧洲等地。冶炼技术也比较高,在文化艺术和雕刻建筑方面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但是十六世纪以后,由于遭到欧洲殖民者的侵略和掠夺,在长期的殖民统治和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下,印度却成为一个十分贫穷落后的国家。独立以后,印度致力于民族经济的发展,生产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从全世界来看,印度经济发展还是较为缓慢的,其增长速度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中排在第100名以后,国民生产总值从独立初期居世界第10位退居到目前的第15位。加以印度人口多,增长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981年时仅190美元,是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低的国家之一。农业一向是印度最基本的经济部门,独立后经济结构虽有所改变,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3%提高到21%,农业由51%降到33%,但是总的说来印度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工业国。农业人口仍然占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二,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强,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一以上。作为印度最基本的经济部门的农业,独立后生产技术有明显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上的化肥施用量和农机拥有量均有很大增加。七十年代中期以前几乎年年进口粮食的印度,最近已连续几年基本自给,茶叶、油脂、糖、香料等农产品的出口也比过去有大幅度增长。
但是,如果与其它发展中国家比较,特别是考虑到印度所具备的优越自然条件,则其农业发展速度还是较慢的,农业生产水平也是较低的。
(1)生产技术落后。目前印度农业生产基本上仍为手工劳动,挽牛是是主要动力。在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的耕地总面积中,印度占22.7%,而其化肥消费量仅占16%,拖拉机数量则不到11%,如果与发达国家相比则差距更大。
(2)土地利用不合理,垦殖指数高而复种指数低。印度垦殖指数高达56.7%,超过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但因使用不合理,造成地力耗竭,大批耕地抛荒休闲。以印度丰富的水热资源论,农作物基本上可常年生长,但迄今大部分耕地仅为春种和秋种两种,夏种比例低,总的复种指数较低。
(3)单产水平低。主要作物中除茶叶外,其它全部低于世界平均单产水平,其中棉花仅为世界平均单产的五分之二,玉米不足三分之一,牛的产奶量只有世界平均数的四分之一。印度虽然是世界上牛最多的国家,但因营养缺乏,体质退化,生产性能低。印度农作物种类很多,其中花生、棉花、甘蔗、芝麻、高粱、黄麻、红麻等的种植面积均居世界首位,茶、稻谷、油菜等居第二位,但大多因单产不高,故其总产量在世界上的地位远不如种植面积那样突出。
印度农业生产的布局,由于国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尽相同,降水状况相差尤大,故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稻谷主要分布在常年降水量为1,200毫米以上的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岸的沿海地区;小麦主要种植在国土的北部地区,那里冬季气温较低,且有少量冬雨,适于小麦生长;高粱、谷子、玉米等杂粮作物则种植在德干高原的大部分干旱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那里有肥沃的黑土,是印度最大的棉花产区;黄麻集中分布在恒河下游,这里的湿热气候利于黄麻生长,而充足的河水又便于浸泡麻秆,加以稠密的河网为黄麻纤维的运输提供了方便条件,历史上这里就是黄麻集中产区;茶园大多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气候湿润、排水良好的低山坡上;花生、油菜、芝麻等油料作物则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南部;此外,印度的各种热带作物,如橡胶、咖啡、腰果、胡椒、豆蔻、椰子等,几乎都集中在印度唯一的一块热带雨林气候区,即半岛西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