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5社会心理学

简述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

题目

简述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
在具体的目的、编排方式和评价上,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
第一,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经验。
第二,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第三,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
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

第2题:

简述学科教学与数学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一、数学分析 1.多元函数连续、偏导数存在及可微之间的关系 2. 一元函数及多元函数的差异和统一: 探讨一元函数及多元函数在邻域定义、极限连续性、可微性等方面的差异并在某种条件下将两者统一起来 3.求极值的若干方法 4.关于极值与最大值问题 5.求函数极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 证明积分不等式的若干方法: 1) 利用黎曼积分性质证明积分不等式. 2) 利用多重积分正定性质证明单积分的不等式. 3)利用Jensen不等式证明积分不等式. 4) 通过有穷不等式,经极限运算转化. 5)利用凸函数性质证明积分不等式. 6)其它方法. 7.导数的运用 8.泰勒公式的几种证明法及其应用: 论述泰勒定理在不等式的证明,行列式的计算,定积分的计算和金融数学债券定价中的应用。 9.利用一元函数微分性质证明超越不等式 10.利用柯西——施瓦兹不等式求极值 11.函数列的各种收敛性及其相互关系 12.复合函数的连续性初探 13.关于集合的映射、等价关系与分类 14. 介值定理及其应用: 1. 满足介值定理的函数构造方法讨论. 2. 利用介值定理讨论根的存在性. 3. 利用介值定理求数列极限. 4. 利用介值定理证明不等式. 5. 利用介值定理证明数列的单调性. 6. 其它应用 15. 积分函数的极限问题: 主要讨论可变上限定积分,含参变量积分所定义的函数的极限问题.讨论了 1. 利用辅助函数法求极限. 2. 黎曼引理,利用黎曼引理求极限. 3. 黎曼引理的推广,利用推广的黎曼引理求极限. 4. 利用迫敛性定理求极限. 5. 利用积分中值定理求极限. 6. 其它方法 16.关于积分中值定理的推广和“中间点”的渐近性研究 17. 广义Lagrange中值定理的“中间点”的渐近性研究 Lagrange中值定理:若函数 在区间 上连续,在 内可导,则存在 ,使得 因为Lagrange中值定理是连接函数与导数的桥梁,在分析理论研究和应用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本文的工作目标是: (1)将函数 在 内的可导条件减弱成为 在 内的任意点 的左、右导数都存在,得到一个包含 Lagrange中值定理的更一般的结论。 (2)在第(1)工作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中间点的渐近性问题。并将一般条件下的Lagrange中值定理的“中间点”的渐近性问题和已有的一些结论推广到(1)中所获得的“广义Lagrange中值定理”上去。 18.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导数是高等数学里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概念,其应用相当广泛。本文主要利用与导数相关的中值定理、泰勒公式、单调性和最值、凹凸性等证明一些不等式。 19. 等价无穷小代换的推广与应用: 用等价无穷小量作代换是计算极限的一种常用、方便、有效的重要方法.论文要求推广相关文献的结果,同时要求给出这些结果的证明和应用.从而为计算极限提供. 20. 凸函数的几个等价定义 21.关于隶属函数的一些思考 22.多元复合函数微分之难点及其注意的问题 23. 利用泰勒展式求函数极限 24.定积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5. Gamma函数和Beta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26. 梯度、散度和旋度1.讲清物理背景 2.阐明内在联系 3.论证主要性质 27.谈微分中值公式的应用 28.求极限的若干方法点滴 29.试用达布和理论探讨函数可积与连续的关系 30.不定积分中的辅助积分法点滴 31. 对称性与积分计算研究 32. 用微积分理论证明不等式的若干方法 33. 级数收敛性判别法的方法研究 34. 数列与函数的上、下极限及其应用 35. 与连续性相关的多个概念联系与应用 36. 仿照一元函数的凹凸性定义并研究多元函数的凹凸性 37. 讨论上(下)半连续函数,左(右)连续函数的性质 38. 微分中值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39. 多元函数连续,偏导数存在与可微性之间的关系 fx,ab,ab,abfbfafba  fx,abfx,abx40. 几个函数一致连续的充要条件 41. 利用级数求极限 42. 一致收敛性判别法总结(函数项级数及无穷广义积分) 43. 有界非连续函数可积的条件 44. 正项级数收敛的判别方法 45. Riemann可积条件探究 46. 构造函数法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 47. Riemann积分的一般定义性质(将各种积分给出Riemann积分的统一定义,可参考《数学分析学习指导书(下册)》吴良森等编。) 48. 探讨函数弱可微、可微、强可微之间的关系 49. 试论导函数、原函数的有关性质 要求:1. 论述导函数没有第一类间断点 2.原函数存在与可积性 3.原函数存在定理及应用 50. 关于stieltjes导数的一些性质 51. 浅淡二重积分积分中值定理的推广与应用 52. 关于Cauchy积分中值定理的逆问题及中间点的渐进性 53. 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 54. 微分、导数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53 二元函数的微分中值定理及罗比达法则 二、实变函数 1. 可测函数的等价定义 2. 康托分集的几个性质 3.可测函数的收敛性 4.用聚点原理推证其它实数基本定理 5.可测函数的性质及其结构 6.凸函数性质点滴 7.凸(凹)函数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 8.谈反函数的可测性 9.Lebesgue积分与黎曼广义积分关系点滴 10.试用Lebesgue积分理论叙达黎曼积分的条件 11.再谈CANTOR集 12. Lebesgue积分定义的等价性证明。13几种收敛之间的关系14.浅谈无穷集 合15.函数可积性的研究

第3题:

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
解析:
(1)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即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学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同时也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课程内容的基本依据。它的特点是,各学科课程各自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有属于自身的研究方法,彼此界限清楚,各自自成一体;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来编排课程;重视学习的理论知识。其缺点,由于学科各自独立,割裂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科课程只重视系统学科和学科知识,不注重发挥教育的社会职能与人的发展职能;学科课程注重于学科知识,而置能力培养于不顾,将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相脱离。
(2)活动课程也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即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该课程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获得经验,从中培养学习兴趣,学会独立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3)关于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概括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补充说”,认为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补充,在我国的课程结构中,应以学科课程为主,活动课程为辅,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育人功能。二是“对立说”,认为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有本质的不同,是根本对立的两种课程形态,如果简单地把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成相互“补充”,就容易导致“活动课程学科化”。三是“发展说”,认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并不对立,而是具有历史逻辑的统一性;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对学科课程的超越;活动课程实质上包含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可以说是学科课程的一种整合形态,活动课程就是以活动作为特殊形式把学科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

第4题:

社会心理学特殊的研究内容与对象决定了这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简述美国社会心理学现状与特点。


正确答案:①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哲学基础;
②采用现代最新技术;
③心理学化的研究倾向;
④忽略普遍理论的研究。

第6题:

简述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在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中,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心理学的联系尤其密切。可以说,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从社会心理学中脱胎而来,两者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如果把社会心理学比作一棵树的主干,那么人际关系心理学就是它的枝干之一。这表现在人际关系心理学既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社会心理学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产物。人际关系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它们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2)区别:
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其中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是其主要研究领域之一。
而人际关系心理学就是探索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学规律,它反映了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并在个体的情感、愿望、兴趣、需要、评价以及行为动机和目的中表现出来。同时又是一个具有专门研究对象、理论和方法的独立学科,它不仅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中汲取自身发展的营养,同样也从其他相关学科中获得养分,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发展自己。

第7题:

体育实践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其他学科:通过思想活动来学习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体育实践课:以师生思想活动为基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

第8题:

简述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区别。
社会心理学是从普通心理学中产生,是普通心理学长期发展的结果,因此社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领域,一个分支;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这就是交往。
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系是双向的。不仅普通心理学规律和现象反映在社会心理过程中,而且反过来,社会心理现象和规律也加深了我们关于一般心理过程的认识。

第9题:

社会心理学同相邻学科的关系


正确答案:(一)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基础上发展分化而来的。在研究取向和侧重方面,社会学着眼于社会本身,注重社会、群体的结构、功能、变化等问题,而社会心理学着眼于社会、群体背景中的个人,注重社会相互作用对人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特征是实验科学,强调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方法的运用,注重行为与社会相互作用之间的因果联系。社会调查法在社会学方法中具有特殊地位。社会学研究较多是描述及相关性研究,较少因果关系的揭示。
(二)社会心理学与个性心理学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10题:

请简述职业培训课程与学科性课程的区别。


正确答案: (1)课程的目标不同
学科性课程的目标比较宏观,理论是系统的。培训课程比较直观,强调对学员操作能力提升的训练。
(2)注重时效性的程度不同
学科性课程相对稳定。培训课程具有极强的适用性和及时性。
(3)课程内容、编排形式不同
学科性课程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体,多按各门学科自身的体系和顺序编排。培训课程以技能训练为主体,多以技能结构的逻辑为序。
(4)课程的实行模式不同
学科性课程以讲为主、以课本为主、以实验练习为主。培训课程则以练为主、以现场实训为主,以操作训练为主。
(5)课程的评价不同。
学科性课程重在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培训课程重在技能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