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19训诂学

举例说明训诂学对字典辞书鳊纂工作的指导作用。

题目

举例说明训诂学对字典辞书鳊纂工作的指导作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辞书发展史上标志着辞书编纂由古代字书阶段发展到现代词典阶段,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综合性词典是()。

  • A、《中华大字典》
  • B、《康熙字典》
  • C、《辞源》
  • D、《辞海》

正确答案:C

第2题:

为什么训诂学和辞书编纂关系十分密切?


正确答案:1)辞书的编纂,需要在体例和方法上参考前人的训诂专书和注释书。
2)语文辞书的释词方法,仍然没有越出古代语文辞书的范围。
3)学习训诂学,可以指导辞书编纂,以进一步提高语文辞书的质量。

第3题:

举例说明训诂学对古籍整理的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古籍的整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藿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周来说,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整理古籍涉及对古籍进行标点、校勘、注释和翻译等。其中任何一项离开了训诂学理论韵指导,都不可能做好。
如《战国策·赵策》:“触聋愿见太后”句,句中人究竟名“触聋”还是名“触龙”?清代王念孙在他的《读书杂志》中运用训诂学的理论,以他扎实的诽诘学功力,旁征博引。使用了对校、本*校、理校等各种方法,最终证明文中之人应名为!触龙”,全旬应为“触龙言愿见太后”。原文是“龙言”二字误谴而成“聋”字。此结论在长沙马王堆二号汉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策》中就得到了证实。

第4题:

()是一部兼有字典和百科性质的综合性辞书。

  • A、《中华大字典》
  • B、《康熙字典》
  • C、《现代汉语词典》
  • D、《辞海》

正确答案:D

第5题:

举例说明训诂学对古代作品阅读和教学的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在古代作品的阅读与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有些人常以“不求甚解”的办法略过,这必然会影响对文章的深入、准确的理解。而要有根据地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就有必要懂得一些训诂的知识。
如《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句中的“情”一般人都理解为“实情”,以为全句意为“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每一件都了解得很仔细,但是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评判得公正合理,不使人受到冤屈。”但是,“案件不能了解仔细”,又怎么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呢?显然这样的解释于文理不通。有了训诂学的知识,我们就会考虑到这句里的“情”是个通假字,在这里是借做它的近音字“诚”(同属庚韵)来用,是“至诚”的意思,即“不徇私情”,这样才文通意顺。由此看来,掌握训诂知识,对于古代作品的阅读和教学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6题:

《经籍纂诂》是唐代学者陆德明所编的一部大型字典。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时期,注释工作有所深入、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种类有所增多,所以这是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


正确答案:魏晋至隋唐

第8题:

训诂学必须坚持的观点有哪些?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历史的观点所谓历史的观点,就是发展的观点。象任何事物一样,语言是发展的,变动不居的。语言学中的词汇词义都处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因此,训诂学不能满足于对词汇词义作静态的、共时的描写,还要对词汇词义进行动态的、历时的考辨和分析。解释词语,首先要把握它们所处的时代特点。其次注意语言、语义的演变和发展。

第9题:

从训诂学角度看,汉语辞书(以《汉语大词典》、《辞源》为例)编纂中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正确答案:1)词条或义项失收。
2)释义不确。
3)源流失考。

第10题:

举例说明训诂学对字典辞书鳊纂工作的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 工具书韵编纂_和修订,也离不开训诂学理论的指导和帮助。
首先,编纂工兵书必须参照前人的训诂书和注释书.前人·的训诂书已经基本奠定了工具书的编写方法。许慎的《说文解字》首创了部首编排法,《尔雅》首开用同义词解释词义的方法。这些都为今天编写的辞书所采用。
其次,对词煲作出正确的解释,是编写工具书最首要的任务。古代的训诂书、注释书对词义的解释,大多都是言之有据、比较准确的。今天编写辞书无疑要参考它们。如“黎明”一词,不同韵辞书的解释各不相同。有的解作“天快亮的时候”,有的解作“天刚亮的时候”,有的解作“天将亮未亮之时”。根据清·王念孙《读书杂志》,“黎明”一词又作“犁明”、。迟明”。“黎”、“犁”、“迟”都应训为“比”。杨树达在《词诠》中也认为“黎”、“犁”、“迟”都是时阅介词意为。及也,比也。至也”。有了以上训诂成果的证明,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黎明”是指“天已经亮了的时懊“-把它理解为“天快亮的时候”、“天将亮未亮之时”都是不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