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07生物制药专业

单简述孢子悬液的制备方法。

题目

单简述孢子悬液的制备方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单孢子悬液的制备方法:
(1)对于细菌,因其在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常粘在一起,故要求转种到新鲜肉汤液体中进行培养,以取得分散且生长活跃的菌体。
(2)对放线菌和霉菌的孢子,采用玻璃珠或石英砂振荡打散孢子后,用滤纸或棉花过滤。对某些粘性大的孢子,常加入0.05%的分散剂(如Tween80),以获得分散的单个孢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制备水性包衣液的方法。


正确答案:制备水性包衣液的方法有:
1.乳液聚合法,乳液聚合的主要成分包括水、引发剂、表面活性剂和单体。
2.乳液-溶剂蒸发法,把一定浓度的聚合物有机溶液在水中乳化成极细小的乳滴,在连续的搅拌下加热蒸发溶剂,即可获得聚合物的水乳胶液。
3.相转变法,是将聚合物粘流态或溶剂凝胶态水合成乳胶液的过程。
4.溶剂变换法,主要适合那些不溶于水的离子型聚合物或者可以经过酸、碱处理以及结构修饰取得解离性质的聚合物。

第2题:

请简述果孢子液的制备的步骤和投放密度的含义。


正确答案: 阴干的种菜+海水→检查放散量→筛绢网或纱布过滤→果孢子液;
果孢子液的浓度:果孢子液取1mL,稀释到100mL,取50uL计数;
投放密度:指单位面积的贝壳上投放的果孢子数目。

第3题:

混悬液型药剂可采用的制备方法是

A.润湿法

B.乳化法

C.助悬法

D.分散法

E.溶解法


正确答案:D

第4题: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 A、分散法
  • B、单凝聚法
  • C、复凝聚法
  • D、干胶法
  • E、湿胶法

正确答案:A

第5题:

混悬液型药剂可采用的制备方法是()

  • A、润湿法
  • B、乳化法
  • C、助悬法
  • D、分散法
  • E、溶解法

正确答案:D

第6题:

简述微囊制备方法中的单凝聚法和复凝聚法?


正确答案:单凝聚法以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为囊材,将囊心物分散在囊材中,然后加入凝聚剂,由于囊材胶粒上的水合膜的水与凝聚剂结合,致使体系中囊材的溶解度降低而凝聚出来形成微囊。
复凝聚法利用两种具有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囊材,将囊心物分散在囊材的水溶液中,在一定条件下,电荷相反而互相交联形成复合物,溶解度降低,自溶液中凝聚析出而成囊。

第7题:

简述保持悬混液稳定性的方法。


正确答案:悬浮液里固体小颗粒最后的收尾速度越小悬混液越稳定。根据斯托克斯定律,收尾速度与液体密度和粘滞系数成反比,与颗粒密度和半径成正比。因此可采用增加液体密度和粘滞系数以及减小药物颗粒半径等方法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第8题:

用于消毒剂鉴定试验的菌悬液,下列制备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8099)取其第3~14代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8~24小时)制备成菌悬液进行试验

B、白念珠菌(ATCC10231)取其第5~6代的沙堡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8~24小时)制备成菌悬液进行试验

C、黑曲霉(ATCC16404)取其第3代的麦芽浸膏肉汤培养基培养物制备成分生孢子悬液进行试验

D、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取其第3~14代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24小时)制备成菌悬液进行试验

E、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ATCC93326)取其第5~6代分枝杆菌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72小时)制备成菌悬液进行试验


参考答案:D

第9题:

简述乳状液的制备方法与设备。


正确答案: 1. 乳化剂加于水中
2. 乳化剂加于油中(转相乳化法)
3. 轮流加入法
4. 初生皂法
5. 转相温度乳化法
乳化设备主要有:
简单搅拌器,胶体磨,均质器,超声波乳化器

第10题:

简述混悬液的制备方法。


正确答案:混悬剂的制备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分散法是将粗颗粒的药物粉碎成符合混悬剂微粒要求的分散程度,再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凝聚法又分为物理凝聚法和化学凝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