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概论

与建筑学相比,()更注重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艺术气氛的营造。

题目

与建筑学相比,()更注重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艺术气氛的营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条件极差四川李庄,林徽因与梁思成完成的著作是()

  • A、《中国建筑史》
  • B、《建筑学》
  • C、《营造法式》

正确答案:A

第2题:

中国营造学社是近代中国重要建筑学术研究团体,由创办人()任社长。


正确答案:朱启钤

第3题:

( )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A.《梦溪笔谈》B.《水经注》C.《建筑学》D.《营造法式》


正确答案:D
李诫是北宋著名建筑家,其《营造法式》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

第4题:

唐朝人十分注重建筑的理论总结,出现了多部建筑学专著,如李诫的《营造法式》是现存我国古代最完备的建筑学专著。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北宋()的著名建筑工程典籍《()》一书,总结了历代的建筑成果,是我国古代建筑营造史上最详尽,最科学,最系统的建筑学著作。


正确答案:李明仲;营造法式

第6题:

试分析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科的关系?


正确答案: 建筑学的设计范围主要是建筑物,侧重于“物”的塑造及空间的处理,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建筑学、结构学、建筑物理遗迹其他工程技术知识。家助学一般是以建筑物为营造中心,一切设计构思和处理手法都主要是围绕建筑物而确定的,因此有时难免缺乏对环境的总体把握,使建筑个体过于突出。而环境艺术设计的范围包括城市、地区的宏观景观环境建筑室内外空间,各种景观小品及市政设施等环境艺术设计构思从整体环境出发,不仅考虑设计对象本身而且注意设计对象与整体环境的关系。随着人们对单调、冷漠环境的反感和对环境质量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以整体环境的眼光从事建筑设计,注重建筑单体与整体环境的关系。
城市规划师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体系,各种市政设施体系,环境保护与绿化体系,文物保护与利用,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布,布局结构与社区组织,空间构成与人居环境等。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越来越以数据分析为主,通过对人口、环境等方面进行考证、评估,得到大量的数据指标、文字资料(图纸作为交流语言减少)。因此,它对环境艺术设计具有政策上宏观的指导和约束作用,环境艺术设计必须服从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总结制定的城市性质、人口规模、用地面积。生态保护、城市的发展方向等都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依据。由此可以说,环境艺术设计是贯彻、细化城市规划思想、内容的阶段。当然宏观上的城市规划要求与实际进行的环境艺术设计结果在某些方面或布局不可能打到理想上的和谐一致。因此,两者之间还需要相互反馈,相互补充与调整。

第7题:

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形成于()

  • A、隋朝
  • B、唐朝
  • C、北宋
  • D、南宋

正确答案:C

第8题:

在我国,建筑学作为一级学科包括4个二级学科,其中两个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另外两个是:( )

A.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B.建筑技术科学、环境艺术设计
C.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
D.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

答案:C
解析:

第9题:

绿色建筑施工与一般建筑施工在目标控制上的不同之处在于()。

  • A、绿色建筑施工更注重建筑质量
  • B、绿色建筑施工更注重建筑安全
  • C、绿色建筑施工更注重建筑成本
  • D、绿色建筑施工更注重环境保护

正确答案:C

第10题:

为什么说中国营造学社最重要的建筑学术研究团体?


正确答案: 中国营造学社,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建筑学术研究团体,学社成立于1929年,由创办人朱启钤任社长。社址设于北平。学术部分经费来自“中华文化基金董事会”和“中英庚款董事会”的赞助。1931-1932年,梁思成、刘敦桢相继入社,于1932年分别担任法式部、文献部主任。全盛时期,全社有工作人员20余人。抗日战争期间,学社迁移至昆明和四川南溪县庄。1946年停办。
中国营造学社存在的17年间,进行大量的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测绘和研究工作,拟定了重要古建筑的修缮、复原计划,搜集、整理了重要的古建筑文献资料,校勘、重印了宋《营 造法式》、明《园冶》、《髹饰录》、清《一家言·居室器玩部》等古籍,编辑出版了《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从1930年起至1945年止,共出7卷23期。发表了梁思成、刘敦桢以及学社其他研究人员撰写的关于古建筑调查报告、修缮复原计划、营造史料阐述、哲匠史料阐述等大量学术著作。他们披荆斩棘,率领学术其他同仁,足踏16省,200余县,涉猎建筑文物、城乡民居及传统城市规划等2000余单位,为我国古建筑的研究开创了自己的道路。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建筑界、考古界,以及国外汉学界中都享有盛誉。
可以说,中国营造学社奠定了中国建筑史学的基石,既涌现了梁思成、刘敦桢这样的第一代建筑史学的创业者,也培育了刘志平、陈明达、莫宗江、罗哲文、单士元等一批优秀的第二代建筑史学专家,其影响是深远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