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学

试论述改变消费者态度的说服模式。

题目

试论述改变消费者态度的说服模式。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霍夫兰德和詹尼斯于1959年提出了一个关于态度改变的说服模式。该模式将态度改变的过程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部分。
1、外部刺激,包括三个要素,即传递者或信息源、传播与情境。
2、目标靶,即信息接收者或企业试图说服的对象。
3、中介过程,是指说服对象在外部劝说和内部因素交互作用下态度发生变化的心理机制。
4、劝说结果。
影响说服效果的信息源特征主要有四个:
1、权威性:传递者在有关领域或问题上的学识、经验和资历。
2、可靠性:可信赖性和专长性,指传递者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能否做到公正、客观和不存在私利与偏见。
3、外表的吸引力:指传递着是否具有一些引人喜爱的外部特征。
4、受众对传递者的喜爱程度:取决于来源与消费者的相似程度以及受人喜欢程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改变消费者态度的途径可分为直接说服和间接说服两类。()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2题:

根据说服方式的不同,消费者态度改变的途径可以分为:()。

A.直接说服

B.媒介说服

C.信息接受

D.间接说服

E.亲身体验


正确答案:AD

第3题:

美国心理学家霍夫兰德提出的消费者态度改变模型认为,要说服消费者发生态度改变,需要经历的首个阶段是()。

A.顺从

B.接受

C.注意

D.理解


参考答案:C

第4题:

广告诉求是基于广告目标并针对消费者需求而采取富有创造力的说服方式,通过改变消费者的(),促进消费者购买特定品牌的产品和服务。

A认知

B态度

C行为

D目标

E竞争


A,B,C

第5题:

关于说服信息影响说服效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说服信息要求的态度与实际态度差距越大,态度改变也越大
B.信息简单的时候,视觉最好
C.在说服信息很复杂的时候,听觉信息的效果最好
D.说服信息唤起的恐惧程度越大,态度改变也越大

答案:B
解析:
信息简单的时候,视觉最好

第6题:

在态度改变的路径中,有一种是认为消费者对客体的态度改变不在于考虑对象本身的特性或证据,而是将该对象同诸多线索联系起来,如果同肯定的线索联系起来,消费者就可以接受该广告商品是优质产品的结论,反之会否定优质产品的结论。这种态度改变的路径属于()。

A.直接说服路径

B.中枢说服路径

C.边缘说服路径

D.间接说服路径


参考答案C

第7题:

关于说服信息影响说服效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说服信息要求的态度与实际态度差距越大,态度改变也越大
B:一开始就同意说服者的观点时,单面说服效果好
C:在说服信息很复杂的时候,听觉信息的效果最好
D:说服信息唤起的恐惧程度越大,态度改变也越大

答案:B
解析:
在说服信息非常复杂的时候,书面信息的效果较好,当信息简单的时候,视觉最好,听觉次之,书面最差。从单面与双面呈现信息来看,当被说服者已经处于争论之中时,双面说服的效果比单面好;当人们最初同意该信息时单面说服效果较好。

第8题:

在说服他人改变态度时,发起者(说服者)的哪些特性会影响说服的力度?


参考答案(1)发起者的权威性:发起者在某一领域是专家,会更令人信服。
  (2)发起者的可信赖性:如果发起者被认为是怀有个人目的,出于一己私利,并非公正无私
  的,那么发起者就不会被他人所相信,其说服力就会大大降低。
  (3)发起者的吸引力:发起者的人格特征、仪表体态以及言谈举止越具有吸引力,越有说服力。
  (4)相似性:发起者与被说服者在身份、职业、背景及态度、观点等方面越相似,越有说服力。

第9题:

介绍态度改变的说服理论。


答案:
解析: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遇到试图说服别人和被别人说服的情形,从而时时会有态度方向的转变和强度的增减。显然态度的改变更多是在说服性沟通中完成的。这里,以改变人的态度为目标的沟通就是说服性沟通。20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家就说服性沟通进行了许多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了有关态度改变的说服模型。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霍夫兰的态度改变一说服模型、陪逖和卡司欧泊提出的说服的双加工模型。霍夫兰的态度改变一说服模型:霍夫兰指出,任何一个说服的过程,都是从“可见的说服刺激”开始的。在霍夫兰的模型中,发生在接受者身上的态度改变要涉及说服者、沟通信息、被说服者和情境四个方面的要素。其中,沟通信息是态度转变的直接原因。 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 (1)说服者的特征。说服者的威信、立场、意图及吸引力是影响说服效果最为重要的因素。 (2)信息传递的方式。信息差异、信息倾向性(文化水平高,卷入深,提供正反两面的信息效果好;文化水平低,卷入浅,单一倾向的信息效果好)、信息提供方式(口头比书面效果好,面对面比大众传媒效果好)。 (3)被说服者的特征。被说服者的人格特征(自尊高、自信的不易改变,高社会赞许动机的易改变)、对原有态度的自我涉入程度和心理预防会影响到说服效果。 (4)情境因素。任何说服性沟通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说服效果会因情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预先警告使被说服者抵制传递的信息而影响说服效果;分心会阻碍沟通,削弱说服效果。 陪逖和卡司欧泊提出的说服的双加工模型:陪逖和卡司欧泊在研究影响说服效果的各因素的相互关系时指出,存在两种说服路径:中心路径和外周路径。外周路径的说服建立在与说服内容性质或品质无关或额外的因素上,此时接受者不花时间,也不努力来考虑劝说信息的内容或含义。中心路径的说服是建立在论据的逻辑性和强度上,当接受者仔细思考论据时,需要一定的认知努力来琢磨信息的含义,也就是关注话题本身。有两个因素制约中心路径说服的产生。一是接受者的动机。接受者愿不愿意、有没有兴趣来琢磨这一信息。二是接受者的能力。对于一些涉及高深知识的信息,我们只能是“外行看热闹”,另外,如果注意力分散,也将使中心路径的说服不能产生。中心路径的加工比外周路径的加工对态度改变的持久性的影响更强烈。

第10题:

广告通过()说服消费者改变态度,最后达成购买行为的发生,从而实现广告目的。

A增加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认知及其对产品或副的依赖程度

B强化诉求方式和诉求内容

C诉之以情感手段,降低消费者态度改变的难度

D强化广告信息的可信度

E借助流行文化改变消费者态度


A,B,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