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

以下关于基础货币的论述,正确的是()。A、基础货币是存款货币得以数倍扩张的源泉所在B、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共同决定的C、基础货币指的是流通在银行体系内的资金,因此不包括现金漏损的数量D、派生倍数是货币供给和基础货币之比E、基础货币指的是参加存款创造的货币

题目

以下关于基础货币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基础货币是存款货币得以数倍扩张的源泉所在
  • B、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共同决定的
  • C、基础货币指的是流通在银行体系内的资金,因此不包括现金漏损的数量
  • D、派生倍数是货币供给和基础货币之比
  • E、基础货币指的是参加存款创造的货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基础货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单位定期存款和单位其他存款之和
B.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创造基础货币
C.它是中央银行的非货币性负债
D.中央银行通过卖出黄金投放基础货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负债,而不是中央银行资产或非货币性负债,是中央银行通过自身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第2题:

下列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
B.基础货币就是高能货币
C.M2与M1之差为狭义货币
D.M0即流通中的现金E.我国的基础货币由两部分构成

答案:A,B,D
解析: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基础货币,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A项正确。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指具有使货币总量成倍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通货和吸收的金融机构存款构成。B项正确。现阶段,我国按流动性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M0为流通中的现金;M1被称为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M2被称为广义货币;M2与M1之差被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C项错误,D项正确。我国基础货币由三部分构成:金融机构存人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E项错误。故本题选ABD。

第3题:

下列关于运输价值与运输价格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运输价格是运输价值的货币表现

B.运输价值变化是导致运输价格变化的决定因素

C.运输价格变化是导致运输价值变化的决定因素

D.运输价格围绕运输价值上下波动

E.运输价值是运输价格的基础


答案:ABDE

第4题:

以下关于信用货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信用货币是不足值的货币
  • B、纸质货币、电子货币、存款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范畴
  • C、信用货币是货币主要的存在形式
  • D、信用货币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 E、西方信用货币的典型形式是银元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以下哪项关于货币计量假设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A.假定货币的币值是基本稳定的
B.货币计量假设为历史成本计量奠定了基础
C.货币计量假设并不表示货币是会计核算中唯一的计量单位
D.在存在多种货币的情况下,我国境内的企业均要求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答案:D
解析:

第6题:

下列关于运输价值与运输价格的论述正确的是()。

A:运输价格是运输价值的货币表现
B:运输价值变化是导致运输价格变化的决定因素
C:运输价格变化是导致运输价值变化的决定因素
D:运输价格围绕运输价值上下波动
E:运输价值是运输价格的基础

答案:A,B,D,E
解析:
本题考查运输价格与运输价值的联系。运输价值变化是导致运输价格变化的决定因素。所以选项C不选。

第7题:

下列关于中央银行持有证券并进行买卖目的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投放基础货币 B.回笼基础货币
C.调节货币供应量 D.盈利


答案:A,B,C
解析:
中央银行持有证券并进行买卖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通过买卖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 对货币供求总量进行调节。

第8题:

根据马克思关于货币本质的论述,如下哪些命题是正确的。()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货币是生产关系的反映

C.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D.货币是一种符号


标准答案:A|B|C

第9题:

关于基础货币与中央银行业务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基础货币属于中央银行的资产
  • B、中央银行减少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基础货币增加
  • C、中央银行发行债券,基础货币增加
  • D、中央银行增加国外资产,基础货币增加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正确答案: 马克思对货币量有“窄”的定义和“宽”的定义之分。
(1)“窄”的定义是指以金为基础的、一个国家内一切现有的流通的银行券和包括贵金属条块在内的一切硬币的总和。
(2)“宽”的定义是指包括银行券,汇票、支票甚至商业票据等信用货币在内的实现货币职能的各种货币形式。马克思之所以要将货币量的范围作宽窄不同的划分,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马克思把任何时候都不受限制的、可以稳定地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金铸币视为流通的基础,而在研究现实经济问题时,马克思就不能不从“窄”的货币范围走向"宽"的货币范围。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