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中古汉语的声调包括()。A、平声B、上声C、去声D、入声

题目

中古汉语的声调包括()。

  • A、平声
  • B、上声
  • C、去声
  • D、入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现代汉语的声调是由古代汉语声调发展来的,古代汉语的四个调类的调值与现代汉语四个声调的调值基本相同。()


答案:错
解析:

第2题:

简述中古声调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演变


正确答案:第一,平分阴阳。古代的平声现代普通话分化为阴平和阳平。现代普通话和大多数方言,平分阴阳的条件很明显,它是按声母的清浊来分化的,即清音变成阴平,浊音变成阳平,清音包括全清和次清;浊音包括全浊和次浊。例如:邦,帮(全清)母字,现代普通话读阴平。房,奉(全浊)母字,现代普通话读阳平。披,滂(次清)母字,现在普通话读阴平,明,明(次浊)母字,现代普通话读阳平。
第二,浊上变去。指全浊声母的上声变成了去声。但所谓“浊上”,只指全浊声母的上声字,次浊上声不变。比如“尤”韵的“九、舅、有”,古代都是上声字,到现代普通话里只有“舅”字变成了去声,这是因为它是全浊“群”母字;而“九”是全清见母,“有”是次浊喻母,所以仍念上声。
第三,入派四声。现代普通话没有入声字,古代入声字,到了普通话里已经转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去了,这就叫“入派四声”。从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中可以发现,当时入声分配是很有规律的,如全浊字母的字全部变阳平(如:白(並)、舌(船)),次浊字母的字全部变去声(纳(泥)、辣(来)),清母变上声(北(帮)、法(非))。因为没有派入阴平的入声,所以叫“入派三声”。但是,到了现代普通话里,则有入派阴平的,如:八、郭;有入派阳平的,如:福、吉;有入派去声的,如:必、赤;有读上声的,如:笔、谷。

第3题: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汉语普通话有三个声调,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形态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1)上古汉语的语法范畴和现代汉语及其他语言的语法发愁不同,比较复杂,但就曲折作用来说,由于单音词在上古汉语里占优势,所以曲折作用只能在一个单音节范围内发生,是在韵母部分或声母部分发生曲折作用。
(2)中古汉语的形态表现在声调的变化上。同一个词,由于声调不同,就具有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主要是靠去声和其他声调对立。
①就动词看,声调的变化引起词性的变化,转化出来的一般为去声。
A.本属名词或形容词而转化为动词者,动词变去声:
名→动:衣、冠、王等
【衣】“老者衣帛食肉。”
【冠】“冠者五六人”
形→动:好、善(古上声)等
【好】“敏而好学”
B.本属动词而转化为名词者,名词变去声:
【闻】“令闻令望”(美好的名誉和声望)
【骑】“坐看南阳骑”
②词性上的细微差别,也引起声调的变化:
A.由内动转化为外动,外动变去声:
【语】《论语》:“居,吾语汝”。(本是讨论,现为告诉)
【雨】《诗》:“雨雪霏霏。”(本是雨从云下,现为下,落)
B.一般动词转化为致动词,致动词变去声:
【饮】“饮牛”(本是饮,现为使牛饮)
⑶近代汉语的形态表现在形尾上面
指表示形态变化的词尾,比如“着”、”了”、“们”等,更多的是指粘附在动词后面表示形态变化的词尾。“动词词尾‘了’和‘着’的产生,是近代汉语语法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第5题:

简述由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声调的演变及条件。


正确答案: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到现代汉语演变成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主要发生了“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四声”三种音变。平分阴阳:指古代汉语的平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成阴平、阳平两个声调,分化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古代的清声母平声字演变成阴平,如“高”“天”“风”“帮”“中”“知”,古代浊声母平声字演变成阳平,如“红”“农”“来”“旁”“泥”“牛”等。浊上变去:此处“浊”指全浊声母,包括“并”“奉”“定”“从”“邪”“床”“禅”“群”“匣”等声母,“去”指去声。所谓“浊上变去”指中古的全浊上声字的声调在现代汉语中演变成去声。如“抱”“厚”“鲍”“上”“伴”。入派四声:指古代汉语的入声在现代汉语分别演变成阴、阳、上、去四声。其中全浊入声字变阳平,次浊入声字变去声,清声母入声字规律性不强,四声都有。

第6题:

《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以及()共5部分。

  • A、声调表、隔音符号
  • B、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 C、声调表、注意事项
  • D、声调表、声调符号

正确答案:B

第7题:

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用以表示()

  • A、音调的变化
  • B、音色的变化
  • C、音节的高低变化
  • D、音域的变化

正确答案:C

第8题:

汉语的发展分为( ).

A.上古汉语

B.中古汉语

C.近代汉语

D.现代汉语


正确答案:ABCD

第9题:

什么是声调?声调在汉语中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声调是贯通于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的调子,是指读每个音节时声音的变化。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韵母相同的音节,声调不同,意义往往不同,例如dao念阴平是“刀”,念上声是“倒”,念去声是“到”。

第10题:

清代学者对于上古声调问题有哪些分歧的看法?我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先秦的声调和中古的声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正确答案: (一)分歧:
(1)四声一贯。清顾炎武认为上古的声调是无定的。
(2)古无去声。段玉裁认为古人没有去声。
(3)古无上去。黄侃认为古人只有平入两读。
(4)古有四声。王念孙、江有诰都认为古人实有四声,不过上古四声和现代的四声不一致。
(二)我们以为(王力先生认为)王、江的意见基本上是正确的。
王力认为先秦的声调除了以特定的音高为其特征外,分为舒促两大类,但又细分为长短,舒而长的声调就是平声;舒而短的声调就是上声;促声不论长短一律归为入声。促而长的声调就是长入,促而短的声调就是短入。
(三)上古入声有两类(其中一类到后代变为去声);中古出现去声字。
依照段玉裁的说法,古音平上为一类,去入为一类,从《诗经》韵和谐声看,平上常相通,去入常相通,这是声调分为舒促两大类的缘故中古诗人把声调分为平仄两类,在诗句里平仄交替,实际上像西洋的长短律和短长律,由此可知古代声调有音长的因素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