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翻译: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题目

翻译: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答案:A
解析:
苏轼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从事物变化的方面分析,那么天地间没有一样事物是相同的,一瞬间都没有保持过原状;如果从事物不变化的方面去分析,那么事物同我都一样无穷无尽。这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A项符合题干所体现的哲学道理;而B、C项只强调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运动观;D项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故选A。

第2题: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正确答案:一鼓作气

第3题:

北宋儒学大家周敦颐的《周子通书》中讲:“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命之所以流行,而不已也”,意思是动与静相辅相成,互为其根本,这样才能保证生命生生不息、良性循环的发展。()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夫黄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中“因是以”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因是以”:犹此矣。

第5题:

翻译: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正确答案: 齐景公(姜姓,名杵臼)问晏子:“治理国家怕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怕的是社庙中的老鼠。”景公问:“说的是什么意思?”晏子答道:“说到社,把木头一根根排立在一起(束:聚,这里指并排而立),并给它们涂上泥,老鼠于是前往栖居于此。用烟火熏则怕烧毁木头,用水灌则有怕毁坏涂泥。这种老鼠之所以不能被除杀,是由于社庙的缘故啊。国家也有啊,国君身边的便嬖小人就是社鼠啊。在朝廷内便对国君蒙蔽善恶,在朝廷外便向百姓卖弄权势,不诛除他们,他们便会胡作非为,危害国家;要诛除他们吧,他们又受到国君的保护,国君包庇他们,宽恕他们,实在难以对他们施加惩处。”

第6题:

[今译]夫水体本静,而川流不息,气之动,火之用也,非指有形者言也。(《方论四则》)


正确答案:

第7题:

我国古代哲学家陆九渊认为:“心即理,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格物只需反省内求就可以。”下列选项中与这种观点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 A、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B、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
  • C、方动即静,方静即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 D、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

正确答案:D

第8题:

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B.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C. 天之苍茫,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也

D. 奚以知其然也


正确答案:C

第9题: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得方。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联系教学实践,解析《学记》中下列一段话: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正确答案:正业是在课堂上所学习的课程。居学是在家中所玩赏的爱好。正业包括弦(乐)、诗、礼等,居学包括操缦(各种乐器)、博依(各种比喻)、杂服(各种服装)等。广言之,正业是《诗》《书》《礼》《乐》等学问,居学是琴棋书画等杂艺。正业必须在学校里怀抱经书严肃认真地去修习,即所谓藏焉、修焉。杂艺需要闲居家中时悠闲自得地去玩味,即所谓息焉、游焉。正业讲理论,居学重实践。正业非学不可,居学则看兴趣爱好。正业要精粹,居学要广博。只有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友爱同学,崇信大道。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