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

被告人林某,女,58岁,在女儿刘某家居住,带刘的两个孩子。因孩子咳嗽,买了一瓶止咳糖浆服用。某日,其女刘某用装糖浆的空瓶装了一瓶敌敌畏,放在原处,却忘了告诉其母林某。某日,两个孩子又咳嗽要喝糖浆,林某便拿起装了敌敌畏的糖浆瓶给两个孩子喝,结果孩子被毒死,林某应该:()A、负刑事责任B、不负刑事责任C、意外事件D、有罪过

题目

被告人林某,女,58岁,在女儿刘某家居住,带刘的两个孩子。因孩子咳嗽,买了一瓶止咳糖浆服用。某日,其女刘某用装糖浆的空瓶装了一瓶敌敌畏,放在原处,却忘了告诉其母林某。某日,两个孩子又咳嗽要喝糖浆,林某便拿起装了敌敌畏的糖浆瓶给两个孩子喝,结果孩子被毒死,林某应该:()

  • A、负刑事责任
  • B、不负刑事责任
  • C、意外事件
  • D、有罪过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刘某与张某办理结婚登记后并未举行结婚仪式,两个月后刘某遇车祸死亡,则张某()

A、经刘某的单位同意,可以继承刘某遗产

B、经刘某的父母同意,可以继承刘某遗产

C、能以配偶的身份继承刘某遗产

D、能以共同居住人的身份继承刘某遗产


参考答案:C

第2题:

刘某(男)与方某(女)于2011年协议离婚,离婚协议载明5岁的孩子刘宇与母亲方某一起生活,但刘某具有探视权。2012年6月,刘某又与秦某结婚,不久二人生下孩子刘丹。刘某与方某离婚之前,下列关于保险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刘某对方某具有保险利益

②刘某对刘宇具有保险利益

③刘某对秦某具有保险利益

④刘宇对刘某具有保险利益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第3题:

沈某与刘某系夫妻关系,二人带女儿外出旅游,发生车祸全部遇难,但无法确定死亡的先后时间。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推定沈某与刘某先于女儿死亡。

B. 推定沈某和刘某同时死亡。

C. 沈某和刘某互不继承。

D. 女儿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继承沈某和刘某的遗产。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张某3岁的儿子和王某4岁的女儿在刘某家中玩耍,王某的女儿将刘某价值8000元的手提电脑损毁。张某以为是自己的儿子损毁的,于是赔偿了刘某一台同等价值的电脑,刘某也不清楚事实真相,于是接收了。后来刘某将该台电脑以9000元的价格转卖给了何某。现在张某得知了事实真相,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哪些?( ) A.有权要求刘某返还9000元钱 B.不能要求刘某返还交付的电脑 C.可以要求刘某返还8000元钱 D.可要求刘某返还一台同等价值的电脑


正确答案:BCD
张某的行为是非债清偿,构成不当得利,应予以返还。原物存在的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 返还相应的价值,因此BCD正确。 

第5题:

刘某因与丈夫金某不和,遂分居生活。一天,其女(12周岁)来刘某住处,刘某指使其女用家中的鼠药毒杀金某。其女回家后,即将鼠药拌入金某的饭碗中,金某食用后中毒死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刑法第29条“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从重处罚”的规定,对被告人刘某应按照教唆犯从重处理

B.对被告人刘某应按单独犯罪处理。因为其女儿不能承担刑事责任

C.刘某属于间接正犯

D.被教唆者不能为被教唆的犯罪负刑事责任时,应由教唆者单独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
教唆犯教唆不能为该靠负莉事责任的人时,由于被教唆者不能负刑事责任,因此二人不能构成共同犯罪,只能由教唆者单独承担刑事责任。这种情况下,教唆者被认为是独立在进行犯罪,他是间接正犯。刘某教唆l2岁的女儿杀人,应视为刘某自己的单独犯罪,因此选项B、C、D都是正确的。
本题考查了教唆犯的认定。教唆犯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认定是教唆犯中的重要考点。要区分被教唆者能否承担刑事责任从而进行不同的处理。
《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这个规定说明:(1)只有二人能构成共同犯罪,教唆者才是教唆犯,否则就是间接正犯。例如l8周岁的人教唆l5周岁的人盗窃的,就是间接正犯。(2)教唆不满l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第6题:

刘某是一个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家中有父母、妻子、儿子、女儿。刘某为自己购买了一份人寿保险,并将受益人指定为其儿子。三年后,刘某因儿子叛逆,决定将受益人更改为女儿。刘某通过遗嘱将受益人改为其女儿,并将遗嘱在公证处作了公证,但没有通知保险公司。后来刘某因车祸死亡,则保险公司应当将保险金赔付给( )。

A.刘某的儿子

B.刘某的女儿

C.刘某的妻子

D.刘某的儿子、女儿、父母、妻子共有


参考答案:A

第7题:

崔某院落里栽种的杨树因风吹雨淋倒在邻居刘某家中,砸倒了刘某的院墙,大部分土石坍塌在刘某院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刘某有权要求崔某排除妨碍,清除院内的土石和杨树

B.刘某无权要求崔某修复院墙

C.刘某有权将倒在自家的杨树予以砍伐作自家柴火

D.刘某有权将倒在其院里的杨树出售


正确答案:A
「考点」排除妨碍
「解析」排除妨碍是物上请求权的一种,是当物权人对标的物的支配状态受到了占有侵害以外的妨害时可以主张的权利。本案中,刘某不仅有权要求清除土石和杨树,亦有权要求修复院墙,但无权将杨树砍伐后作柴火或出售,因为刘某不是杨树的所有权人。

第8题:

王女系某中学学生,一日适逢考试,王女因迟到而被监考老师刘某训斥,老师还当众说王女像只“鸡”,批评挖苦王女的发型与着装,带着不屑与鄙夷的口吻,并且不让其参加考试。王女是一个很内向的女孩子,自尊心强烈,忍受不了老师的当众羞辱,当天即服毒自尽了。那么:( )

A.刘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B.刘某的行为与王女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刘某应承担故意杀人罪刑事责任

C.刘某的行为与王女的死没有因果关系

D.刘某构成侮辱罪


正确答案:D
犯罪构成主客观统一;因果关系
【解析】刘某没有杀害王女的故意,也没有杀害行为,因此王女的死亡与刘某的行为没有必然因果关系,不构成故意杀人罪。刘某当众侮辱的行为构成侮辱罪。王女自尽主要是由于其到了刘某行为的刺激,因忍受不了刘某的当众翟辱而自尽的,因此刘某的行为导致了王女的死亡,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要注意的是,刘某不具有杀害王女的故意与行为,不能认定为刘巢构成故意杀人罪。

第9题:

甲某在某市火车站捡到一个弃婴抱回家准备自己收养,3个月后,其为结婚费用不够与未婚妻产生矛盾,就想把孩子丢掉,好换点钱花,正好此时刘某想要收养孩子,甲某称小孩是自己的亲生子要求刘某给8000元抚养费方可将孩子送给刘某,刘某当即给了其8000元钱。对甲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拐卖儿童罪

C.构成遗弃罪

D.构成拐骗儿童罪


参考答案:B

第10题:

某家庭,父亲张某32岁,母亲刘某30岁,生育一女儿1岁,这样的家庭称之为()

A、联合家庭

B、扩展家庭

C、主干家庭

D、核心家庭


参考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