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通信技术

城市或负荷密集型的中压配电网普遍采用电缆供电,当电缆长度超过一定数值时,这类配电网的中性点采取经()接地方式,如果采取中性点()方式,会使中压配电网的故障接地点()电流过大,配电网中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引起绝缘击穿。

题目

城市或负荷密集型的中压配电网普遍采用电缆供电,当电缆长度超过一定数值时,这类配电网的中性点采取经()接地方式,如果采取中性点()方式,会使中压配电网的故障接地点()电流过大,配电网中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引起绝缘击穿。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消弧线圈;不接地;容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于二级负荷供电系统,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下列供电方式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可由一回35kV架空线路供电
B、可由一回6kV架空线路供电
C、当采用一回专用电缆线路供电时,应采用两根电缆组成的线路供电,每根电缆能承受50%的全部负荷
D、当采用一回专用电缆线路供电时,应采用两根电缆组成的线路供电,每根电缆能承受100%的全部负荷


答案:C
解析: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P29

第2题:

直流供电回路电缆芯数选择为()。

A.宜采用两芯电缆; B.采用三芯电缆;
C.当需要时可采用单芯电缆; D.采用四芯电缆。

答案:A,C
解析:

第3题:

直流供电回路电缆芯数选择为()。
A.宜采用两芯电缆; B.宜采用三芯电缆;
C.当需要时可采用单芯电缆; D.宜采用四芯电缆。


答案:A,C
解析:

第4题:

二级电力负荷的系统,采用以下哪几种供电方式是正确的? ( )
(A)宜由两回路供电
(B)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可由一回6kV及以上专用架空线路供电
(C)当采用一回电缆线路时,应采用两根电缆组成的电缆线路供电,其每根电缆应能承受100%的二级负荷
(D)当采用一回电缆线路时,应采用两根电缆组成的电缆线路供电,其每根电缆应能承受50%的二级负荷


答案:A,B,C
解析:
依据:旧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1995)第2.0.6条。

第5题:

大电流负荷采用多根电缆并联供电时,下列哪些项符合规范要求? ()
(A)采用不同截面的电缆,但累计载流量大于负载电流
(B)并联各电缆长度宜相等
(C)并联各电缆采用相同型号、材质
(D)并联各电缆采用相同截面的导体


答案:B,C,D
解析:
依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第3.7.11条。

第6题:

二级电力负荷的供电系统,采用以下哪几种供电方式是正确的?()
(A)宜由两回线路供电
(B)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可由一回6kV及以上专用架空线路供电
(C)当采用一回电缆线路时,应采用两根电缆组成的电缆线路供电,其每根电缆应能承受100%的二级负荷
(D)当采用一回电缆线路时,应采用两根电缆组成的电缆线路供电,其每根电缆应能承受50%的二级负荷


答案:A,B
解析:
依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第3.0.7条。

第7题:

供给一级负荷供电的两路电缆不应通过同一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当无法分开时,该 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内的两路电缆应采用阻燃性电缆且分别置于电缆通道两侧支架上,两路电 缆应保持大于( )的距离。

A. 400mm; B. 300mm; C. 250mm; D. 200mm.

答案:A
解析:

第8题:

大电流负荷采用多根电缆并联供电时,下列哪些项符合规范要求?
A、采用不同截面的电缆,载流量大于负载电流
B、并联各电缆长度相等
C、并联各电缆相同型号,材质
D、并联各电缆采用相同截面导体


答案:B,C,D
解析: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20217-2007》
3.7.11 交流供电回路由多根电缆并联组成时,各电缆宜等长,并应采用相同材质、相同截面的导体;具有金属套的电缆,金属材质和构造截面也应相同。

第9题:

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二级负荷可由一回6kV及以上的专用架空线 供电;当采用电缆线路时,应采用两根电缆组成的线路供电,其每根电缆应能承受( )的 二级负荷。
a. 50%; B.60%~70%; c. 80%; d. 100%,


答案:D
解析:

第10题:

对于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下列供电方式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可由一回35kV专用的架空线路供电
(B)可由一回6kV专用的架空线路供电
(C)当采用一回专用电缆线路供电时,应采用两根电缆组成的电路供电,其每个电缆应能承受50%的二级负荷
(D)当采用一回专用电缆线路供电时,应采用两根电缆组成的电路供电,其每个电缆应能承受100%的二级负荷


答案:C
解析:
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第3.2.10条。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