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工程

一般住宅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为()。A、特殊设防类B、重点设防类C、标准设防类D、适度设防类

题目

一般住宅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为()。

  • A、特殊设防类
  • B、重点设防类
  • C、标准设防类
  • D、适度设防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按照我国建筑抗震设防相关规定,28层普通住宅楼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是()。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答案:C
解析:
根据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1)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2)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3)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4)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第2题:

某钢结构住宅,采用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房屋高度为23.4m,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采用Q235钢。
19.假定,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试问,该钢结构住宅的抗震等级应为下列何项?(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答案:D
解析:
该钢结构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当房屋高度小于50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8.1.3条和表8.1.3(见题19表)规定,确定该钢结构住宅的抗震等级为四级。
钢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级

第3题: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有()。

A、标准设防类

B、重点设防类

C、特殊设防类

D、适度设防类


标准答案:ABCD

第4题:

存在可能影响工程稳定性的发震断裂,下列关于建筑物最小避让距离的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A.抗震设防裂度是8°,建筑物设防类别为丙类,最小避让距离150mB.抗震设防裂度是8°,建筑物设防类别力乙类,最小避让距离200m
C.抗震设防裂度是9°,建筑物设防类别为丙类,最小避让距离300m
D.抗震设防裂度是9°,建筑物设防类别为乙类,最小避让距离400m


答案:B,D
解析:
BD。《建筑抗震规范2010版》4.1.7规定,各类建筑位于不同烈度的场地时,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见下表。注:此题原答案C是按2001版抗震规范标准得出。

第5题:

某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除规范另有规定外,对建筑物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时,宜符合下列哪项要求?(  )

A、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1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B、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C、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D、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3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3.3条,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第6题:

某钢结构住宅,采用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房屋高度为23.4m,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采用Q235钢。
20.该钢结构住宅的中心支撑不宜采用下列何种结构形式?(  )



答案:D
解析: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8.1.6条第3款明确规定:中心支撑框架宜采用交叉支撑,也可采用人字形支撑或单斜杆支撑,不宜采用K形支撑。因为K形支撑在地震力作用下可能因受压斜杆屈曲或受拉斜杆屈服,引起较大的侧移使柱发生屈曲甚至倒塌,故抗震设计中不宜采用。

第7题:

拟建场地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时,下列措施尚不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是(  )。

A、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的建筑物采用桩基础,桩深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足够长度
B、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的建筑物采取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进行处理
C、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的建筑物不采取消除液化措施
D、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的建筑物进行地基处理,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小于5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3.6条规定,当液化砂土层、粉土层较平坦且均匀时,宜按表4.3.6(见题36表)选用地基抗液化措施。
A项,根据第4.3.7条第1款规定,建筑物采用桩基础,故采用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时,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满足。
B项,由于拟建场地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由表4.3.6(见题36表)可知,所采用抗液化措施是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或更高要求的措施,满足。
C项,由于拟建场地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由表4.3.6(见题36表)可知,可不采取措施,满足。
D项,根据第4.3.8条第1款规定,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处理深度应使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减少,其值不宜大于5;大面积筏基、箱基的中心区域,处理后的液化指数可比上述规定降低1;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尚不应小于基础底面下液化土特征深度和基础宽度的较大值。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小于5,符合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措施的要求,不满足。

第8题:

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及重要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分为()抗震设防类别。

A: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B:甲类、乙类、丙类、丁类
C:极重要、一般重要、次要、不重要
D:不设防、一般设防、重点设防、整体设防

答案:B
解析:
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①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②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②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④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第9题:

地震烈度7度区,某建筑场地存在液化粉土,分布较平坦且均匀,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采用不消除液化沉陷的地基抗液化措施?(  )

A、地基液化等级严重,建筑设防类别为丙类
B、地基液化等级中等,建筑设防类别为丙类
C、地基液化等级中等,建筑设防类别为乙类
D、地基液化等级严重,建筑设防类别为丁类

答案:B,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3.6条规定,当液化砂土层、粉土层较平坦且均匀时,宜按表(见题表)选用地基抗液化措施;尚可计入上部结构重力荷载对液化危害的影响,根据液化震陷量的估计适当调整抗液化措施。不宜将未经处理的的液化土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第10题:

根据《广播电影电视工程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地、市级广播电台的主体建筑属于()抗震设防建筑。

A.特殊设防类
B.重点设防类
C.标准设防类
D.适度设防类

答案:C
解析:
2020版教材页码P381-384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