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工程

某场地在桩身范围内有较厚的粉细砂层,地下水位较高,若不采用降水措施,则不宜采用()A、钻孔桩B、人工挖孔桩C、预制桩D、沉管灌注桩

题目

某场地在桩身范围内有较厚的粉细砂层,地下水位较高,若不采用降水措施,则不宜采用()

  • A、钻孔桩
  • B、人工挖孔桩
  • C、预制桩
  • D、沉管灌注桩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灌注桩排桩围护墙由灌注桩和隔水帷幕构成,隔水帷幕宜设置在灌注桩外侧,在局部场地空间不足或在粉性土、砂土较厚的地层中也可采用套打式布置。(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2题:

某场地在桩身范围内有较厚的粉质细砂层,地下水位较高。若不采取降水措施,则不宜采用()。

A.钻孔桩

B.人工挖孔桩

C.预制桩

D.沉管灌注桩


正确答案:B

第3题:

对于产生负摩阻力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桩周土体相对于桩身向下位移时

B、桩周土体相对于桩身向上位移时

C、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与桩沉降相等

D、桩穿越较厚的松散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层时

E、地下水位全面下降


参考答案:ADE

第4题:

某场地地面下的黏性土层厚5m,其下的粉砂层厚10m。整个粉砂层都可能在地震中发生液化。已知粉砂层的液化抵抗系数Ce=0.7。若果用摩擦桩基础,桩身穿过整个粉砂层范围,深入其下的非液化土层中。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 89),由于液化影响,桩侧摩阻力将予以折减。在通过粉砂层的桩长范围内,桩侧摩阻力总的折减系数约等于( )。

A 1/6
B 1/3
C 1/2
D 2/3

答案:C
解析:
由《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第2.2.4条可得
Ce=0.7时
当ds≤10m时,a=1/3
当10m<ds≤20m时,a=2/3
所以对于穿过10m厚的液化粉砂层的桩身来说,上面5m,a=1/3;下面5m,a=2/3。总的摩阻力为原来的1/2。

第5题:

产生负摩阻力的条件有( )。
A.地下水位上升
B.桩周土体相对于桩身有向下位移时
C.桩穿越较厚的松散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时
D.在饱和软土中打下密集的桩群


答案:B,C,D
解析:
负摩阻力产生的条件有:①在桩附近地面大面积堆载或大面积填土而引起地面沉降;②当桩侧土层因抽水或其他原因而出现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使土层产生自重固结下沉;③当桩穿过欠固结土层的松散填土或新沉积的欠固结土层而支承于较硬土层中,欠固结土层固结产生下沉;④在饱和软土中打下密集的桩群,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引起土体大量上涌,随后重塑土体因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而重新固结引起的下沉;⑤在湿陷性黄土、季节性冻土或可液化土层的桩,因黄土湿陷、冻土融化或受地震或其他动力荷载作用而使液化土的重新固结引起的下沉。

第6题:

钻孔灌注桩排桩围护墙桩身范围内存在较厚的粉性土、砂土层时,宜适当提高泥浆比重和增加泥浆黏度,必要时可采用膨润土泥浆护壁。二次清孔泥浆比重不应大于( ),含砂量大于()时,应采用除砂器除砂。

A、1.05;5%

B、1.10;7%

C、1.20;8%

D、1.30;10%


答案:C

第7题:

某场地地层分布均匀,地下水位埋深2m,该场地上有一栋2层砌体结构房屋,采用浅基础,基础埋深1.5m,在工程降水过程中,该两层房屋墙体出现了裂缝,下列哪个选项的裂缝形态最有可能是由于工程降水造成的?(  )



答案:B
解析:
降水会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越靠近降水井,沉降越大,沉降大的裂缝位置高,会出现B项的裂缝形态。

第8题: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市区建设高层建筑,适宜采用的桩型有()。

A、静压式预制桩

B、打入式预制桩

C、钻孔灌注桩

D、挖孔灌注桩


参考答案:AC

第9题:

某场地为细砂层,孔隙比为0.9,地基处理采用沉管砂石桩,桩径0.5m,桩位如图所示(尺寸单位:mm),假设处理后地基土的密度均匀,场地标高不变,问处理后细砂的孔隙比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 0.667
B、 0.673
C、 0.710
D、 0.714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1.5条、第7.2.2条规定,上图所示布桩形式的面积置换率为:

第10题:

某建筑场地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下3.2m,经多年开采地下水后,地下水位下降了22.6m,测得地面沉降量为550mm。该场地土层分布如下:0~7.8m为粉质黏土层,7.8~18.9m为粉土层,18.9~39.6m为粉砂层,以下为基岩。试计算粉砂层的变形模量平均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注:已知γw=10.0kN/m3,粉质黏土和粉土层的沉降量合计为220.8mm,沉降引起的地层厚度变化可忽略不计)(  )。

A. 8.7MPa
B. 10.0MPa
C. 13.5MPa
D. 53.1MPa

答案:C
解析:
根据分层总和法、《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第719页。
降水后地下水位在地面下25.8m。
(1)降水在砂土层中引起的附加应力
18.9m处:Δp=(18.9-3.2)×10=157kPa
25.8m处:Δp=22.6×10=226kPa
39.6m处:Δp=226kPa
18.9~25.8m中点处的平均附加应力为:(157+226)/2=191.5kPa。
25.8~39.6m中点处的平均附加应力为226kPa。
(2)由砂土沉降量反算变形模量
砂土层沉降量s=550-220.8=329.2mm,则:
s∞=(1/E)ΔpH
即329.2=(1/E)×191.5×6.9+(1/E)×226×13.5
解得:E=13.5MPa
【说明】本题争议的地方是变形模量要不要换算成压缩模量,根据土力学中压缩固结理论,压缩模量是不能在侧向变形条件下得到的,即只能发生竖向变形;变形模量是有侧向变形条件下,竖向应力与竖向应变之比,变形模量可通过公式



计算,编者认为这里是不需要把变形模量换算成压缩模量的,因为大面积降水引起的变形不仅有竖向变形还有侧向变形,并且手册公式中用的是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在弹性范围内,竖向应力与应变的比值,也是在侧向有变形的条件下得到的。对本题而言,如果砂土层中水位上升,砂土层的变形是可恢复的,砂土的变形模量等于弹性模量。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