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联系实际论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题目

联系实际论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一)智力发展正常
正常的智力是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衡量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之一。一般来说,智力分数在50-70分的为轻度智力不足,这种儿童能从事简单的活动,以后的生活基本可以自立,但难以应付新奇、复杂的环境,学习有困难;智力分数在25-50的为中度智力不足,这种儿童以后生活可以半自理,需要周围人的帮助,动作基本可以完成,但有障碍,只能说简单的字或极少的生活用语。25分以下的为重度智力不足,这种儿童生活不能自理,动作、说话都有困难。
(二)情绪反应适度
积极的情绪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核心和重要的表现形式。良好的情绪和情绪反应适度表现为学前儿童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现出适当的情绪;能够经常有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准确的识别自己和他人的表情和情绪,有恰当的移情反应;能够开始逐步调控自己的情绪。
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常常伴随着情绪情感异常,如焦虑、忧伤、抑郁、情绪表现异常;常因环境变化而烦躁、过于敏感或反应迟钝;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差。
(三)和谐的同伴关系
心理健康的学前儿童乐于与他人交往,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表现出愉快的情绪,能恰当地处理与同伴发生的矛盾,对同伴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对同伴表现出同情,欣喜等。而避免在与同伴发生纠纷的时候出现攻击性行为;虽然偶尔与同伴有矛盾,但能很快在教师、家长、其他同伴的劝说下恢复良好的同伴关系,并在活动和游戏中主动、积极、自主的处理与同伴的关系。相反,心理不健康的学前儿童在同伴中表现的冷漠,漠不关心;在群体活动中往往独自一人游戏,不参与其他同伴的活动,甚至在同伴和教师的邀请下也不愿意参与;当与同伴发生争执的时候,容易冲动,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等。
(四)安全的依恋关系
依恋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根据安斯沃斯等人的研究,儿童的依恋可以分为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和安全型依恋,而前两种依恋模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都是不利的。学前儿童的依恋根据不同对象可以分为对父母(抚养者)的依恋,对教师的依恋;对同伴的依恋。心理健康的儿童在这些依恋上都是一种安全型的依恋,表现为对他人依恋,但不控制他人;有自主性,但不回避他人。而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却相反。
(五)行为表现正常
学前儿童的行为表现正常指心理健康的学前儿童既不过分兴奋,又不迟钝,面对新的环境能作出恰当的回应,不过分夸张也不过分退缩。在幼儿园的时候能根据幼儿园的要求和教师的指导进行相应的活动,能在纪律的要求下慢慢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欲望,逐渐表现出自控能力,同时又能在纪律的要求下积极主动的、自由的活动和探索。在活动的时候能积极参与群体性的活动,并表现出持续的好奇心。在家里能不断自己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能力,不事事依赖成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

A、帮助学前儿童学会表达情感和调整情绪

B、帮助学前儿童学习社会交往技能

C、帮助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D、对学前儿童进行初步的性教育


参考答案:ABCD

第2题: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参考答案:1.认知发展正常;2.动作发展正常;3.情绪积极向上;4.人际关系融洽;5.性格特征良好;6.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第3题: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正式途径()。

A、家园配合做好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B、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C、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

D、设置心理健康教室


参考答案:AB

第4题:

联系实际说明学前儿童无意想像的特点。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总之,无意想象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

第5题: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包括学前儿童安全自护教育、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学前儿童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和()。

A.学前儿童卫生教育
B.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
C.学前儿童常规教育
D.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学前儿童体育、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学前儿童安全自护教育、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五种类型。

第6题:

()是指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收集、整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A、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

B、学前儿童体育

C、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D、学前儿童身体保健教育


参考答案:A

第7题: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包括学前安全教育、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学前儿童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和( )。

A.学前儿童卫生教育
B.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
C.学前儿童常规教育
D.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答案:B
解析:
学前儿童饮食与营养教育属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

第8题: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式途径()。

A、家园配合做好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B、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C、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

D、设置心理健康教室


参考答案:CD

第9题:

联系实际,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1)人学适应问题。对刚步人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讲,他们每个人都面对着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是生活环境、学习方法,还是个人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都与其早期的适应不良有关。因此,作好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2)学习适应问题。学业成就是大学生自我期望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角色期望的重要内容。但从中学到大学,由于环境和角色的变化,大学生应试目标的合理性的丢失,以及学习方法的变化,致使许多学生在学习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如何对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压力,消除学习障碍,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3)人际交往问题。就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来说,交往的需要在其心理构架中占有突出的位置,由交往所产生的苦恼亦显得格外突出。所以,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就成为大学生活乃至将来成功地走向社会所必修的一课。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随着青春期性机能的成熟与性意识的觉醒,大学生的心理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关注两性之间的关系,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们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恋爱与性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价值观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恋爱与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大学生整个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5)择业与求职问题。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大学生们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重大抉择——择业求职。在谨慎的权衡中,学生不可避免地接受着各种矛盾的冲击和考验,如何帮助学生做好择业前的准备,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10题: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标准: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健康,反应适度;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统一协调;有良好的性格特征。
途径:全面渗透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通过常规指导和训练、各个领域教学、各种突发事件对学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拓展并丰富各类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同步。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保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