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

论述《幼儿园教育大纲》产生和修改的背景和意义。

题目

论述《幼儿园教育大纲》产生和修改的背景和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989年3月15日,根据6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日本又颁布了一个新的《幼儿园教育大纲》。该大纲依据“幼儿园教育是通过环境进行的”的道理,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努力促进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以指导游戏为中心;指导方法须结合每个幼儿的特点。还将幼儿园教学内容由原来的六个方面改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总的来看,新大纲对幼儿园方针、任务的规定比以前较为简明,力图更符合当代社会对幼儿培养规格的需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


正确答案: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1)体育 在幼儿个体发展中,生命的健康存在是幼儿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幼儿的健康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健康水平。重视幼儿体育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2)智育
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智力的早期开发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智育在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智力品质,激发幼儿对知识探索的兴趣与欲望,启迪幼儿的智慧,帮助幼儿逐步学会学习,学会认识,为其今后不断地、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创造新知识打好基础。开发智力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对个体要求的需要。
(3)德育
幼儿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对幼儿实施德育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幼儿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代表着未来社会的文明程度,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4)美育
美育通过艺术形象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幼儿的心灵,使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发展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并产生美好的情感和情绪体验。
在幼儿的发展中,体、智、德、美四育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和价值,不能相互取代。几个方面统一于幼儿个体的身心结构之中,体、智、德、美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对幼儿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否则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第2题:

被誉为日本尊重儿童权利和国家负有养育 儿童责任宣言的是()

A、儿童福利法

B、学校教育法

C、幼儿园教育大纲

D、保育大纲


参考答案:A

第3题:

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幼儿园教育有何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教育原理部分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
(1)关于儿童教育目的
皮亚杰认为确立教学目的的合理依据,应该是成人社会跟受教育儿童之间的相互联系,他认为学校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在让儿童学到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儿童主动探索世界与发明创造的精神和能力。
他提出要培养创造者,而不是培养只会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的人,所以教学不应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刺激儿童心智的发展。儿童不应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要学会如何思维。总之,教学目的是形成儿童的智慧,而不是储存记忆;是造就智力的探索者,而不仅是博学家。
(2)关于儿童课程
皮亚杰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为依据,教材内容应与儿童智力发展的结构相适应。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皮亚杰要求学校教学在分配学科和确定学科内容时,要获得足够的有关心理学发展规律的知识,并按照严密的逻辑顺序组织教材,学校课程的编制应该以促进该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为宗旨。
在课程实施上,新的教育方法要适应儿童的智力结构和发展阶段。
(3)关于儿童教学原则
①教学要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
儿童获得发展的最佳教育时机,应是从认知发展的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过渡之时。
②教育应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和认知能力
儿童认知结构的形成,不能单靠外界的作用,而只能以肌体本身的发展来决定,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现最佳方法和环境,以帮助儿童自己去促进其认知和智力的发展。
③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活动
儿童只有自己具体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知,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予以证实与否定,但皮亚杰并不否认教师与同伴群体在教育中的作用。
(4)关于教学方法
①临床教学法
教师应细致地观察儿童活动,引导儿童活动,让儿童自由谈话、自由叙述;同时因势利导,进行分析。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则采用作业法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提问。
②两难故事法
利用讲故事向儿童提出有关道德方面的难题,通过向儿童提问这种两难问题来测定儿童。
③社会交往法
通过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成人之间社会性的交往活动,获得教学效果的方法。
④活动法
皮亚杰认为活动一方面能促进感知运动智慧的形成,另一方面也会促进运算智慧的提高。一切只有通过活动这一中介环节,才能被儿童所认识和理解,并最终转化为个体的知识。

第4题:

论述教学大纲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


答案:
解析:
第一,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 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实行领导的一种重要工具,有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就有可能统一各个学校 各门学科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保证教学的质量。
第二,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大纲规定了本学科的 目的要求,内容的广度、深度,教材编写的顺序,教学的进度和方法。因此,教科书的编写者和教师必须全面彻底地领会教学大纲的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按照大纲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第三,学校和教师应全面彻底地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按照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第四,教学大纲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第5题:

日本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的法规是《幼儿园教育大纲》。()


参考答案:正确

第6题:

关于日本幼儿园的设施和设备,除了《幼儿园设置标准》有明确规定,另外一部法案是()。

A、《幼儿园令》

B、《学校教育法》

C、《幼儿园教育大纲》

D、《保育大纲》


正确答案:D

第7题:

日本文部省于1956年将《保育大纲》作了修改,并改称为《幼儿园保育大纲》。()


参考答案:错误

第8题:

论述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正确答案: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幼儿园环境创设部分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1)社区环境的教育性
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中,特别是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幼儿园教育要扩展到社区的大背景下进行,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不仅扩大教育的空间,更是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深化。
(2)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能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多方面的支持。不仅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幼儿园教育本身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
(3)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社区文化无形地影响着幼儿园教育,优秀的社区文化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宝贵资源,影响着幼儿园教育。一般来说,文化和文明程度高的社区,幼儿园的园风、教育质量也都不错,社区的影响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第9题:

论述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的演进和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培养幼儿健康、安全、幸福生活所必需的生活习惯、态度,为培养健全的身心打下基础。(2)培养幼儿具有对他人的爱心与信任感,启迪自主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态度,萌发良好的道德品行。(3)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和周围事物的兴趣与关心,启迪丰富的思考问题的能力。(4)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对语言工具的兴趣与关心,乐于听说和积极态度以及对语言的感受力。(5)通过各种各样的体验,培养丰富的感受与创造性。

第10题:

论述需要层次理论和教育意义。


答案:
解析:
(一)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他根据需要的发展水平,把需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不同层次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梯级,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他把人类的生理需要作为需要层次的基础或根本,只有这一层次的需要满足了,才会出现高层次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当生理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之后,安全需要就会随之而来。(3)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是在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出现的。这种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对社交、归属和认可的需要,给予爱和得到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马斯洛把尊重的需要分为两大类——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需要层次结构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总之,这五个层次中,生理需要是其他各种需要的基础,只有当人们的一些低层次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会有动力促使高一层次需要的产生和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需要发展的顶峰。各级需要层次的产生与个体发展密切相关,婴儿期主要是生理的需要占优势,而后产生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到了少年、青年初期,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青年中晚期以后,自我实现的需要开始占优势。(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教学上极具意义。根据这一理论,制定教学策略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顾及和满足学生各个方面的需要就生理层次的需要而言,教师必须顾及学生的饮食和睡眠的需要。上课时间过久易导致疲劳、困累或饥饿等问题以致影响教学成效。就安全需要而言,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的物理环境方面的安全,还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产生的恐惧、过度焦虑和急躁不安的心理。就归属和爱的需要而言,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生,满足学生的爱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物质的不断丰富和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当今大多数学生的生理和安全需要都能得到较好的满足。因此,学生在学校中表现出的最重要的缺失需要就是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教师应该对这类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采取各种措施,如尽可能把孤僻的学生与性格开朗、好交际的学生安排在一起活动;设法发现不合群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他们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努力创设、倡导相互接纳的团体气氛等,从而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归属与爱的情感支持。就自尊的需要方面而言,教师必须使学生获得尊重,体会到自己在班级里的重要性。学生的荣誉、成就、信心、自由、独立自主等都是教师要特别注意的自尊的需要。就自我实现方面而言,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给学生以适时、适当的引导,从而使学生逐步具备自我实现者的特征,成为自我指导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使学生感到自己有才干,有潜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同时,每个人的自我实现方式不同,如有的学生爱寻求挑战,有的学生追求学业上的成就,有的学生则寻求尽一己之力去服务社会,因此教师必须以个别方式满足学生的需要,适当引导,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2)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高层次的学习动机一般地说,动机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存在着严重的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倾向,教师引导学生追求的往往是分数。这样做,学生需要的层次是低的,即可能是躲避教师和家长指责的安全需要,可能是追求教师进行一次全班表扬的尊重需要,甚至可能是要求家长物质奖励的生理需要。而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如交往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取得成就的需要。总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让我们领悟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想获得教育成功,就得调控学生的需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让学生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并使他们的需要由低级逐步上升为高级,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