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心理学

卓别林从事拧螺丝的工作后,他学习别的操作技能都很不麻利,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横向迁移B、纵向迁移C、正迁移D、负迁移

题目

卓别林从事拧螺丝的工作后,他学习别的操作技能都很不麻利,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横向迁移
  • B、纵向迁移
  • C、正迁移
  • D、负迁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汽车厂甲、乙、丙三个机器人承担拧螺丝任务,程序设定甲先开始,3分钟后乙开始,再3分钟后丙开始。当乙工作12分钟时,所拧的螺丝数与甲拧的螺丝数相同,丙工作20分钟时,所拧的螺丝数与甲拧的螺丝数相同,则丙的工作效率是乙的:

A.1.04倍
B.0.8倍
C.0.9倍
D.1倍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效率类。
第二步,由题意可知,甲先开始工作,3分钟后乙开始工作,再3分钟后丙开始,所以题目中乙工作12分钟和甲工作量相同,此时甲应该工作15分钟。根据工程问题核心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可以得到:12*乙的效率=15*甲的效率①;又根据题意可知,当丙工作20分钟时,甲工作26分钟,此时可以得到:20*丙的效率=26*甲的效率②,①②两式联立,可以得=到丙的效率=1.04*乙的效率。
因此,选择A选项。

第2题:

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高原现象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
解析:
(1)高原现象指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其作业可能出现进步的暂时停止现象:表现为练习盐线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而不再继续上升,甚至有所下降。但随着迸一步练习,突破高原期,练习曲线仍可有所上升。 (2)原因: ①旧的技能结构往往会限制以新的方式来组织动作,要取得继续进步,需要改变现有活动的结构及完成 活动的方式方法; ②练习兴趣下降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或身体疲劳等,都会影响练习的态度和投入。

第3题:

拧螺丝的工作属于()。

A.语言教育

B.感官教育

C.日常生活练习

D.数学教育


参考答案:C

第4题:

使用螺丝刀拧螺钉时,可用()扶持。不要用手扶持工作,以免滑脱伤手。


正确答案:手钳

第5题:

拧螺丝要用扳手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省力

第6题:

某人每天从事拧螺丝的工作,时间久了,他学习别的操作都很不麻利。这种现象是( )导致的。

A.横向迁移
B.纵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个体每天从事拧螺丝工作对从事其他工作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属于负迁移。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第7题:

卓别林每天从事拧螺丝的工作,时间久了后,他学习别的操作都很不麻利,这种现象是因(  )的作用导致的

A.横向迁移
B.纵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答案:D
解析:
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多指一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状态。

第8题:

以下属于力偶的是( )。

A.钳工用丝锥攻螺纹
B.钟摆做往复运动
C.用扳手拧螺母
D.用螺丝刀拧螺丝

答案:A
解析: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重合的两个力所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钳工用丝锥攻螺纹属于力偶。

第9题:

用钢管接长活扳手的手柄,扳拧螺丝时可以省力。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普通修枝剪发生"咬枝"现象的原因。支点螺丝拧得太松。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