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设计的改革对我国课程改革有哪些启示?

题目

课程设计的改革对我国课程改革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带动社会的发展。教育服务于社会,也服务于每一位未来的社会人,培养目标既考虑社会的需要,也是为未来社会人生活的需要。新课程培养目标在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等的同时,又首次提出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人文素养,以及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这些都完善、丰富了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纬度,体现着社会的规范与人性的关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联系实际论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正确答案: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是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区分的两种类型.其中分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掌握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而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
(1)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它有助于突出教学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是学生简捷有效地获取学科系统知识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科尖端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科技的发展;有助于组织教学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分科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容易导致忽视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容易导致将学科与学科彼此之间割裂,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2)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不同学科的相互整合.但从学科本身的发展来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两种课程组织形式各有其存在价值,因为学科的发展呈现分化和综合并驾齐驱的趋势.一般来说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在学校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学校教育层次的变化而变化,在低年级的课程结构中,综合课程所占比重应明显超过分科课程,随着年级的增高,综合课程在课程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而分科课程所占比重则逐渐提高,并最后超出综合课程.
(3)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这是课程目标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改变.第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各学科都力求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作为课程主干内容,各学科在保留传统课程内容中仍有价值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强调从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取新的基础知识,剔除陈旧过时的知识;各学科都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第三,按照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在学校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随学校层次的变化而变化,确定好两者的比例.

第2题:

认知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什么启示?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认知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在于:1.科尔伯格对于道德判断发展六个阶段的界定未必合乎我们的国情,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总的说是可信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可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科尔伯格的研究进行修正。2.发展性原则在我国学校的知识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但在德育上还没有更多的研究和展开。如果承认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就必须基于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逐步发展。3.我国学校在系统地传授道德知识方面颇有心得,但在提高学生道德思维能力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

第3题:

结合学习体会,谈谈可持续发展课程设计信念对小学科学课程设计的启示。


参考答案:(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其主旨是促进人群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2)在设计科学课程时,须注重科学技术的正面效应与负面影响的关系。(3)在设计科学课程时,须注重科学技术的近期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4)在设计科学课程时,须注重科学技术的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

第4题:

论述体谅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何启示


答案:
解析:
可以把“学会关心”这个总的教育目的分解成为层层推进的目标体系,从培养学生对他人的需要的敏感性人手,到培养比人际关系更复杂的社会意识: 体系应当通过一套精心设计、包含人际一社会问题情境的教材体现出来; 应当与各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使用。

第5题:

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A、课程改革要有理性的秩序;

B、课程改革要在钟摆中寻求平衡、联系;

C、课程改革要成为理论与实践的活的环节;

D、课程改革要重视课程实施


参考答案:ABCD

第6题:

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德育发展改革有哪些启示?


正确答案:
答:在探讨道德教育与行为形成方面,社会学习理论的许多成果值得借鉴,对我们加强道德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有较大启迪作用;(2分)社会模仿模式强调自我效能感,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等,对我国德育工作也有较大的启迪作用。(3分)

第7题:

在课程改革中,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的体现,需要调整( )。

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课程结构

D.课程设计


正确答案:C

第8题:

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哪些启示?


正确答案:

第9题:

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

A.课程设计
B.课程制订
C.教材编制
D.课程设置

答案:D
解析:
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课程设置。

第10题:

在当前国外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出现了哪些新的趋势?并就其中一个趋势阐述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在指导思想上,各种课程理论相互渗透与融合。
(2)在课程内容上,重视教材的现代化和理论化。
(3)学科类型上,趋于综合化和一体化。
(4)在课程结构上,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结合。
(5)加大课程难度,进行“尖子生”的筛选和培养。
(6)结合其中一个趋势阐述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