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

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的最后一步是()A、系统B、联合C、方法D、明了

题目

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的最后一步是()

  • A、系统
  • B、联合
  • C、方法
  • D、明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提出“四段教学法”并作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的教育家是( ) A.夸关纽斯 B.赫尔巴特 C.凯洛夫 D.乌申斯基


正确答案:B
赫尔巴特提出了“四段教学法”。

第2题:

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并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是(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洛克D.杜威


正确答案:A

四段教学法和教学的教育性原则都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

第3题:

简述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


正确答案: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性.这一理论对指导和改进教学实践起了积极作用,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后来被他的学生所发展.席勒把明了分为两个阶段,组成了分析、综合、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过程.赖因则在前面加了一个预备阶段,并对原有的四个阶段作了更符合教学实际的修改,演变为预备(提出问题、说明目的)、提示(提示新课程、讲解新教材)、联系、总结、应用的教学过程.上述教学过程均为五段,俗称五段教学法.

第4题:

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


答案:
解析:
赫尔巴特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要经历四个阶段, 即明了(或清晰)、联合(或联想)、系统和方法。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特点与内容: 明了阶段,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 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做好观念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联合阶段,由于新表象的产生并进人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系统阶段,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间的联合系统化,从 而获得新的概念;方法阶段,新旧观念间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 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在严格按照心理过程规律的基础 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高度的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其对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师范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该理论所固有的机械论倾向,也使它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

第5题:

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答案:A
解析:

第6题:

赫尔巴特的“四段论”即()。

A、目标

B、明了

C、联想

D、系统

E、方法


参考答案:BCDE

第7题:

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维果茨基
D.裴斯泰洛齐

答案:A
解析:

第8题:

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正确答案:A

第9题:

比较分析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和赫尔巴特的四步教学法。


答案:
解析:
相同点: (1)都将教学过程建立在一定的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使其教学过程因为有了科学的理 论依据而变得更加科学。 (2)都对后世的教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分别指导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教育教 学改革。 (3)都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变化,并把它作为教学的依据,主张教材或 者资料提示方法的多样化。 (4)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赫尔巴特的四步教学法由于将学生与教材分离, 将教师与学生分离,将学生作为一个被动接受 的实体,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主动性的激发,以至于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培养人才的 需要。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在实践中,过分依赖学生的经验而使学生难以获得系统的知识,学生的 活动常常带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很难通过教育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发展等。 不同点: (1)理论基础不同 赫尔巴特受到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双重影 响。将教学建立在观念心理学的基础上,即认为“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简单和最基本的 要素,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是观念的聚集和分散的活动,儿童利用已 有的观念吸收新的观念的过程称“统觉”,统觉过程就是新观念与旧观念的同化和吸收的过程。 杜威的教学是建立在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实用主义经验论基础上的。他认为,‘经验’是人的有 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来自于人和环境的因素超过了来自书本。 (2)教学内容不同 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观念积极活动的过程。教学只有在儿 童已有的经验(统觉团)的基础上,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合适的教学程序, 由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进行教学。为此,他把教学活动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四个主要阶段,被称之为“四步教学法”。 与此四个阶段的学生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 探究、行动”。 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究获取经验的过程, 同时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 过程。因此,教学一定要从直接经验开始并以直接经验告终; 教学既然也是思维的发展过程, 因此,教学从一开始便要能激起儿童的思维活动,以此为基础,杜威提出“做中学”的教学方 法:设定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看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 困难;验证假设,,被称作是“五步教学法”。 (3)对学生的关注点不同。 赫尔巴特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即统觉团。 他认为, 新事物是否被接受,首先取决 于学生的旧有观念与新事物的相关性以及学生的感受能力。 因此, 教师需事先充分了解学生 心灵中原有些什么观念,然后才能决定该提示哪些新观念。 杜威则关注儿童的已有经验和思维特点,通过教师指导, 使儿童从经验中学习。把学生获得知 识的源泉归结为学生个人的亲身生活和实践。把教学过程看作学生做、 思、 学三者的统一过 程。 (4)教学方法。 赫尔巴特的四步教学法重在教师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只考虑知识的连续性, 忽视学 生的主动性,过于呆板、 机械。 杜威则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对教材的安排、 组织, 为学生创造学习材料的情景, 教给学生学 习教材的方法。 重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中以儿童为中心, 学生有更大的主 动性、 灵活性。 (5)对学生兴趣的理解不同 赫尔巴特认为, 学生具有多方面的兴趣,这是传授新知识、 形成新观念的基本条件。因 此,他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利用学生的 “统觉兴趣”, 通过提供适当的活动,把儿 童的兴趣激发起来,从而将他们指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杜威强调教师要依据儿童内在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对本能和冲动的适当的刺激和问题,而不是 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另外, 杜威认为,兴趣有个别差异,因此, 在教师教育工作中, 必须激发儿童真正的兴趣,才能使促使其自身不断地生长和发展。 (6)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与地位不同 赫尔巴特的四步教学法中凸显的是教师的地位。 在他看来, 学生的心智成长依赖于教师 对教学形式、 阶段和方法的定性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十分强调教师的权威,从教师 的角度推进教学的进程, 学生是被动的。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则凸显学生的地位。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 引导学生的兴趣, 满足他们的需要, 不要对学生过多的干涉。 杜威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 中心推进教学的进程,要求教师由指导者变成发起者, 由向导变成顾问, 学生由以前的被动 接受却变成主动, 儿童由静听者变成研究考问的人和实验的人。

第10题:

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

答案:A
解析: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的教育家,他根据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论。后来他的学生席勒又将“明了”分为“预备”和“提示”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