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储蓄与投资恒等式是否意味着计划储蓄总是等于计划投资?为什么?

题目

储蓄与投资恒等式是否意味着计划储蓄总是等于计划投资?为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GDP低于均衡水平,意味着()。

A.储蓄大于计划投资

B.消费大于计划投资

C.消费小于计划投资

D.储蓄小于计划投资


参考答案:D

第2题:

假设总供给是540美元,消费是460美元而投资是70美元,在该经济中()。

A.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B.存货中包含有非计划投资

C.存在非计划储蓄

D.非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及非计划投资


参考答案:B

第3题:

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

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参考答案:C

第4题:

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

  •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 B、实际消费加上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正确答案:C

第5题:

国民收入恒等式的“投资=储蓄”意味着投资等于居民储蓄存款。


答案:错
解析:

第6题: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储蓄”,是指

A.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储蓄;

B.计划的投资恒等于储蓄;

C.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

D.事后投资等于储蓄;


正确答案:C

第7题:

假设总供给600元,消费480元,投资110元,则在该经济中( )。

A.非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及非计划投资
B.存在非计划储蓄
C.存货中包含有非计划投资
D.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答案:C
解析:
实际需求-消费+投资-480+110 =590元,可知实际需求<实际供给,可知市场上存在10元的非意愿存货投资或非计划存货投资。所以答案选B.

第8题:

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GDP高于均衡水平,意味着()。

A.储蓄大于实际投资

B.储蓄小于实际投资

C.储蓄小于计划投资

D.储蓄大于计划投资


参考答案:D

第9题: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储蓄”,是指()

  • A、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储蓄
  • B、计划的投资恒等于储蓄
  • C、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
  • D、事后投资等于储蓄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并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


正确答案:(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
(2)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状态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