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研究中如何进行理论模型的设定?

题目

计量经济研究中如何进行理论模型的设定?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理论模型的设定,是对经济问题的数学描述或模拟,涉及变量的设定、模型函数形式的设定、参数取值范围的设定三个方面。
理论模型设定中变量的设定,主要是解释变量的设定,因为被解释变量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可由研究问题本身直接确定。解释变量的设定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第一,解释变量应是根据经济理论或实践经验确定的被解释变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遗漏了主要影响因素或将次要影响因素甚至不相关因素引入模型,都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偏误;
第二,若有多个解释变量,需注意避免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解释变量之间若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可直接影响参数估计量的性质,降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第三,在设定解释变量的同时,应注意保证与解释变量对应的观察数据的可得性,没有样本观察数据的支持,就得不到模型的参数估计值,进一步的研究也将无法展开。
模型函数形式的设定,首先,可以直接采用数理经济学已有的函数形式,另外,也可以根据样本观察数据反映出来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设定,对于其他事先无法确定模型函数形式的情况,可采用各种可能的函数形式进行模拟,选择模拟结果最好的函数形式。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设定的模型函数形式只是模型函数形式的初步设定,在模型参数估计和检验的过程中,大多还会对模型的函数形式进行逐步调整,以得到较为合理的模型函数形式。
参数取值范围的设定主要根据经济理论或实践经验给出,参数取值范围的设定可用来检验模型参数估计结果的合理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工程程序包括()。

A、设定模型

B、估计参数

C、检验模型

D、应用模型

E、收集数据


参考答案:ABCDE

第2题:

经济计量模型的应用在于()

A.设定模型

B.检验模型

C.结构分析

D.经济预测

E.规划政策


答案:CDE

第3题:

● 经济计量分析的工作程序依次是(69) 。

(69)

A.设定模型、检验模型、估计模型、改进模型

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估计模型、应用模型、检验模型、改进模型

D.搜集资料、设定模型、估计参数、应用模型


正确答案:B

第4题:

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在于( )。

A.结构分析
B.经济预测
C.政策评价
D.检验和发展经济理论
E.设定和检验模型

答案:A,B,C,D
解析:

第5题:

描述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是( )。

A.微观计量经济模型
B.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C.理论计量经济模型
D.应用计量经济模型

答案:A
解析:

第6题:

理论经济计量学的主要目的为()

A.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B.研究经济规律;

C.测度由经济计量学模型设定的经济关系式;

D.进行经济预测。


答案:C

第7题:

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中,进行统计检验的目的在于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 )


答案:错
解析:
统计检验的目的在于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计量经济学检验的目的在于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

第8题:

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基本工作步骤是:()。

A、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

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个体设计→总体设计→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D、确定模型导向→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参考答案:A

第9题:

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

A.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
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个体设计→总体估计→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D.确定模型导向→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答案:A
解析:

第10题:

经济计量分析的工作程序( )

A.设定模型,检验模型,估计模型,改进模型
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估计模型,应用模型,检验模型,改进模型
D.搜集资料,设定模型,估计参数,应用模型

答案:B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