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以下关于学前儿童方位知觉发展趋势的说法,正确的是()A、3岁儿童仅能辨认上下方位B、3岁儿童开始辨认前后方位C、4岁儿童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进行辨认左右方位D、5岁儿童能达到完全正确地辨认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水平

题目

以下关于学前儿童方位知觉发展趋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3岁儿童仅能辨认上下方位
  • B、3岁儿童开始辨认前后方位
  • C、4岁儿童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进行辨认左右方位
  • D、5岁儿童能达到完全正确地辨认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水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脑发育缓慢

B、小脑比大脑发育早

C、植物性神经已发育完全

D、大脑兴奋过程占优势


参考答案:D

第2题:

简述学前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


正确答案: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儿童发展部分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学前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
(1)3岁儿童仅能辨认上下方位;
(2)4岁儿童开始辨认前后方位;
(3)5岁儿童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认左右方位;
(4)6岁儿童还只能达到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的水平,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辨认尚未发展完善。

第3题:

下面关于学前特殊儿童解释正确的是()。

A.是指学前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

B.是指学前期不正常的儿童

C.是指0-6岁期间发展远离常态标准的儿童

D.是指学前期出现某种疾病症状的儿童


参考答案:A

第4题:

学前儿童对事物的理解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语词的理解。
(3)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4)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第5题:

以下关于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儿童动作的发育,受后天环境的制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
B、语言的发展是儿童对环境的反应
C、学前儿童的情绪是成熟和分化的结果
D、遗传因素决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答案:C
解析:
儿童动作的发育,受生物预置程序化的制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A项错误;认知的发展是儿童对环境的反应,B项错误;环境因素决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D项错误。正确答案为B项。

第6题:

以下关于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儿童动作的发育,受后天环境的制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 B.语言的发展是儿童对环境的反应 C.学前儿童的情绪是成熟和分化的结果 D.遗传因素决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正确答案:C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前儿童发展部分的知识点。
[名师详解]儿童动作的发育,受生物预置程序化的制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A项错误;认知的发展是儿童对环境的反应,B项错误;环境因素决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D项错误。正确答案为C项。

第7题:

试论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个体是把认识的目光对着自己,这时的个体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分离感即一个人意识到自已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稳定的同一感即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地持续存在的,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不管自已有了什么新的特点,都能认识到自已是同一个人。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表现为: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15个月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名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了简单的对自己的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对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的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
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有个基本的规律,即3~4岁期间,儿童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期间儿童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较平稳,趋于渐变状态。
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是:
(1)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
(2)从列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3)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
(4)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发展到根据简单行为规则的理智评价。
幼儿自我体验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是:
(1)从初步的内心体验发展到较强的内心体验;
(2)从受暗示性的体验发展到独立的体验。
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是:
(1)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
(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
(3)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响。

第8题:

关于学前儿童牙齿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不容易发生龋齿

B、乳牙萌出时,一般无痛苦

C、乳牙的牙釉质较厚

D、乳牙的牙髓腔较小


参考答案:B

第9题:

简述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趋势。


答案:
解析:
(1)判断形式间接化; (2)判断内容深入化;
(3)判断根据客观化;
(4)判断论据明确化。

第10题:

简述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
①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向。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提倡和重视,使得特殊儿童教育出现了突出的"早"之倾向。世界各国都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围绕特殊儿童的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友展。
②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向。当代特殊教育的一体化倾向使得特殊教育不再是一个与普通教育截然分离的独立系统,促使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产生了变革。一体化融合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方面,要求尽可能地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二是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服务。
③整合教育的趋向。受当代儿童学习和儿童教育理论的影响,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整合教育的问题也受到了特殊教育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摒弃陈旧的单纯训练的特殊教育观念方式,在整合观指导下的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这种改革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式教育到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学,从传递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这样的整合教育取向,充分注重给每一个学习者满足的完整经验,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