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时间取样与事件取样都是以幼儿的某种行为为观察对象,但时间取样关注的是某行为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出现的频率,而事件取样则受时间的限制,只关心某一特定的行为是否出现。()

题目

时间取样与事件取样都是以幼儿的某种行为为观察对象,但时间取样关注的是某行为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出现的频率,而事件取样则受时间的限制,只关心某一特定的行为是否出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错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定量观察的时间取样法是以一定的()为标准来观察某种行为是否出现及出现频率的取样方法。


参考答案:时间间隔

第2题:

观察研究的取样记录法分为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和()。

  • A、典型取样法
  • B、随机取样法
  • C、活动取样法
  • D、内容取样法

正确答案:C

第3题:

观察上课开始后的15分钟内学生的学习情况属于观察取样的()。

A、时间取样

B、场所取样

C、对象取样

D、事件取样


参考答案:A

第4题:

如果采用取样观察法研究儿童在园的攻击性行为,你认为选择时间取样观察法还是事件取样观察法合适,为什么?


正确答案:我认为采用时间取样观察法更加的合适。时间取样观察法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特定的行为,所观察的行为必须是经常出现的,频率较高每15分钟不低于1次,而且必须是外显的容易被观察到的行为。而事件取样观察法它的测量单位是事件本身,而不是行为所发生的时间间隔,研究者的记录侧重事件性质、过程及起因如何等。从定义不难发现,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事件取样法是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从而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与时间取样法不同的是:时间取样法获取的资料重在事件行为的存在;事件取样法注重的是特定行为或事件的特征和全过程,关心的是行为如何发生、如何变化、结果如何等问题,儿童在园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特定、经常发生的行为,是外显的,容易被观察到的,研究儿童在园的攻击性行为所要观察的是行为的存在,而不是要研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变化、性质等。

第5题:

观察者事先确定观察目的,选择某种或某类事件作为观察目标,当该类事件一出现时即进行观察记录的方法是()。

  • A、时间取样观察法
  • B、事件取样观察法
  • C、行为核查
  • D、情景观察法

正确答案:B

第6题:

事先确定一两名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全面、全程跟踪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探索、操作或交往情况的取样观察方法是()

  • A、区域取样观察
  • B、时间取样观察
  • C、事件取样观察
  • D、目标儿童观察

正确答案:D

第7题:

研究幼儿同伴间的合作性或攻击性行为,宜选用()。

  • A、时间取样观察法
  • B、非参与性间接观察法
  • C、事件取样观察法
  • D、无结构性直接观察法

正确答案:C

第8题:

观察取样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

A、时间取样

B、场所取样

C、对象取样

D、事件取样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根据对研究对象行为取样的方式不同,观察法分为()

  • A、时间取样观察法
  • B、有结构观察法
  • C、无结构观察法
  • D、事件取样观察法

正确答案:A,D

第10题:

对幼儿在一定时间内记录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属于()。

  • A、时间取样观察法
  • B、事件取样观察法
  • C、轶事记录法
  • D、核查表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