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土壤由哪些主要成分?它们对土壤的性质与作用有哪些影响?

题目

土壤由哪些主要成分?它们对土壤的性质与作用有哪些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土壤的热特性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壤温度的。


正确答案:热容量:质量热容量和容积热容量。热容量大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一度所需吸收和放出的热量就越多,受热后升温和失热后降温都很缓和;热容量小则温度变化急剧。
导热率,导热率大的土壤,热量容易传入深层或从深层得到热量,因而表层土壤温度变化小。导热率小则相反。
导温率,导温率大的土壤,白天获得太阳辐射能后,很快将表层得到的热量传递到土壤深层,土壤表层温度不会过高,夜间,又可把深层的热量很快传递到表层来,使表层夜间温度不会太低。

第2题:

土壤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它们对作物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土壤的质地和结构。
关系到土壤的供水供肥能力,影响到作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穿透情况和吸收水肥的情况。
(2)土壤水分。
参与土壤中的物质转化过程,影响到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到土壤对作物的供肥能力。
(3)土壤空气。
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和种子发芽,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动,进而影响作物的营养状况。
(4)土壤温度。
影响作物的发芽,根系的生长、呼吸和吸收能力,大多数作物对土壤温度的要求范围在10-35℃的范围内。

第3题:

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成土因素有哪些?它们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母质因素——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骨架”。
气候因素——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速率。
生物因素——主导因素,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推动土壤的发展。

第4题:

土壤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对土壤的性质与作用有哪些影响?


正确答案: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其本质属性是具有肥力。
土壤固相包括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物理和化学风化的产物,由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构成。
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含碳有机物的总称,是土壤形成的标志,土壤肥力的表现。
土壤水分:来自大气降水和灌溉
土壤中的空气:成分与大气相似,不连续,二氧化碳比氧气多。

第5题:

影响土地特性的土壤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正确答案: (1)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对土壤性状如养分含量、通气透水性、保水保肥性以及耕作性状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叫做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土壤质地不同,对土壤的各种性状影响较大。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包括土壤的肥力性状、耕作性状和作物反应的综合反应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性状的表现程度都与土壤质地
(2)土壤构型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土体中的物质不断发生移动和淀积。引起土体内部物质的分异,逐渐形成了发生层次,不同的发生层次组合便构成了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表土层(A)、心土层(B)、底土层(C)。土壤剖面是土壤最典型、最综合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反映土壤形成环境的特征、土壤类型的特征以及土壤前发育程度等,对土壤的水分、温度以及肥力状况等均有显著影响。
(3)土壤可溶盐含量和pH值
A.土壤中可溶盐对作物的危害
造成作物生理干旱、破坏养分均衡、直接毒害作用
B.土壤pH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一般pH值在6.0-8.5的土壤对大多数作物生长都是适宜的。但也有些喜酸性或喜碱性的作物例外。比如,茶树要在酸性(pH6.0-5.0)土壤上才能生长好,板栗适宜于在微酸性(pH7.0-6.0)土壤上生长。土壤的pH值影响土壤中的某些养分元素的有效性,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土地管理上,对于酸性土壤可以通过施用石灰中和酸性,对于碱性土壤要改碱洗盐;或者是选择耐酸、耐碱品种;施用肥料也要注意pH 值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4)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
A.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来源及其组成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所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动、植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产物。
B.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如在一定浓度下,腐殖酸能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理活性,减少土壤中农药的残留量和重金属的毒害等。
土壤有机质不但是植物养分供给的源泉之一,而且它也是保持土壤良好的物理性质的物质。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可作为土壤综合肥力的一项重要标志。
C.土壤养分的作用
植物从土壤中获得三大营养因素:N、P、K;同时,也从土壤中获取Zn、Mn、Cu、Fe、B等微量营养因素。因此,土壤中这些速效养分的含量影响着植物生长,是土壤肥力水平或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耕地生产力的指标。

第6题:

土壤主要的热学性质有哪些?它们在土壤中的作用如何?c


正确答案: 1)土壤吸热性和散热性。土壤表面吸收太阳辐射所转变成的热能,并使土壤温度升高的能力,称为土壤的吸热性;土壤在吸热增温以后,又进行地面辐射放出热量,使土壤温度降低,称为散热性。
2)土壤热容量,其大小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快慢:热容量越大,土温变化慢;反之则快。
3)土壤导热率,表示土壤热传导的难易程度,导热率大,容易传热,上下层土温相差小;反之则大。

第7题:

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有哪些,它们怎样影响生物?


正确答案: (1)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是指土壤质地、结构、容量、孔隙度等。
(2)土壤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原料”;建造土体的“骨架”;植物矿质营养元素的最初“源泉”。
(3)土壤质地影响到土壤粘性、孔隙度,通透性,蓄水和保肥能力,抗旱力弱。壤土类土壤质地较均匀,是砂粒、粘粒和粉粒大致等量的混合物,物理性质良好(即不太松,也不太粘),通气透水,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土壤生物也较多。
(4)土壤结构能影响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的比例,并从而影响土壤供应水分、养分的能力,通气和热量状况。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不仅能统一土壤中水和空气的矛盾,而且还能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从而协调土壤中的水分、空气和营养物之间的关系,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无结构和结构不良的土壤,主体坚实、通气透水性差,植物根系发育不良,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活动亦受限制。

第8题:

土壤酸碱性对苗木生长及土壤肥力有哪些影响?


正确答案: 植物比较适应起源地土壤的酸碱性与氧化还原状况。土壤pH值和Eh值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性、离子的可溶性、毒性物质的含量和土壤物理性质等,影响养分的转化与有效性等肥力因素。

第9题:

地形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作用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
②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条件方面发生差异;
③接受降水或潜水在土体的重新分配方面的差异。
特点:地形不直接参与土壤形成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成土过程中地形不提供任何新的物质,通过对地表水,热条件和物质的重新分配,间接的影响其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造成土壤发育和类型发生分异。

第10题:

土壤质地对土壤性质有哪些影响?其生产意义如何?


正确答案: 土壤质地影响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不同质地的土壤,其孔隙度、通透性、保蓄性、热容量、温变和耕性等土壤性质不相同,影响土壤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转化,直接影响着土壤肥力的高低。例如,不同质地的土壤,其土粒间的空隙以及土粒与团聚体外围的水膜都有不同的特性,土壤质地与土壤有效水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土壤质地还影响土壤结构的类型。土壤结构影响着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及其分配情况,从而影响着土壤与外界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交换,影响着土壤中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
壤土是最理想的土壤质地,它通气、透水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土温较稳定耕性好,适耕期长。因此,土壤质地是评定土壤生产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