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地球环境主要由哪些圈层构成?英文单词?各之间有什么联系?各有哪些性质?

题目

地球环境主要由哪些圈层构成?英文单词?各之间有什么联系?各有哪些性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架空线路主要由哪些部件构成?各部件各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由导线、避雷线、杆塔、绝缘子、和金具组成。
导线-传导电流,输送电能;避雷线-将雷电流引入大地,时电力线路免遭雷击;杆塔-支撑导线和避雷线;绝缘子-支撑或悬挂固定导线,并使导线和杆塔保持一定绝缘距离;金具-连接、固定、保护导线及绝缘子。

第2题: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地球外部有()、()、()和(),各圈层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面,相互交叉与重合。


参考答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第4题:

地球内部有哪些一级圈层?


正确答案: 地震波突然突变的主要界面
一级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震波突变的主要界面:
1、莫霍面:地表以下30-40km深度,波速由6-7km/s突变至8.1km/s。具有全球性,是地壳与地幔分界面
2、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km深度。横波在这个界面消失。纵波又13.64km/s减为8.10km/s,同时有明显的折射与反射。
3、康拉德面:位于地壳内部纵波波速从6km/s突变为6.6km/s.但此面存在争议。
4、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位于地幔内部紧靠莫霍面的部位。横波波速表现为逐渐下降,与达到60km之前相反,150km深度达到最低(4.0km/s),250km处开始回升。从地下50~250km深处为固态与液态混合物,称为软流圈。
5、内外地核界面:莱曼面(1996年丹麦莱曼女士)。位于地下大约5120km深度。纵波波速8km/s增加到11km/s,出现派生横波。分为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
6、此外上下地幔分界,约900km处岩石密度有明显差异。

第5题:

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 A、内部圈层不包括地壳
  • B、内部圈层分为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 C、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 D、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正确答案:C

第6题:

关于地球的外部圈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这些圈层之间层次分明,界线明显
  • B、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组成的规则但不连续的圈层
  • C、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圈
  • D、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正确答案:D

第7题:

有关地球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各个圈层都是连续而规则的
  • B、地球的一些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 C、地球各圈层的厚度相差不大
  • D、地球各圈层内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正确答案:B

第8题:

AM和VSB各是什么调幅方式?各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应用?


参考答案:都是幅度调制。
AM保留了两个完整的边带,而VSB只保留了一个完整边带和一个不完整的边带,即残留边带。

第9题:

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
  • B、水圈是一个不连续但规则的圈层
  • C、地球外部圈层和岩石圈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 D、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正确答案:A

第10题:

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圈层之间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Ⅰ级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其厚度变化在5-70km之间。其中大陆地区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3km;大洋地区厚度较小,平均约7km;总体的平均厚度约16km。地壳物质的密度一般为
2.6-2.9g/cm3。地幔是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一个巨厚圈层。其厚度约2850km。平均密度为4.5g/cm3。根据次级界面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从莫霍面至地下1000km,平均密度为3.5g/cm3,成分主要为含铁镁质较多的超基性岩。下地幔:地下1000km至古登堡面之间,平均密度增大为5.1g/cm3,成分仍为含铁镁质的超基性岩,但铁质的含量增加。地核是古登堡面以下地心的一个球体。半径为3480km。地核的密度达9.98~12.5g/cm3。其成分以铁镍物质为主.根据其状态可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物态为液态,其成分除铁镍外,可能还有碳、硅和硫;内核:物态为固态,其成分为铁镍物质。